第十四章 家学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是表兄弟招呼室外知晓文墨的那些有心的随侍来替自己作答,这其中嫡系少见,旁系和亲属这种情况要多一些。这么大的家,总有贤与不肖,也有些掌管家学事务的族人长辈对此也多是睁只眼闭只眼的,只有自家嫡亲儿孙的才会说上几句,寻常只作不见。
    亨亚日落座不多时,就见老讲师陈邦手中携着书本,腋下夹着尺施施然的进入室内。先是环顾了四周一眼,见得人已到齐,临时加座者也已然入席,微微颔首,陈教习开口说道:“今天我们讲孟子-劝学篇,上回讲到…….,这回我们接着讲……。”虽平日家学上的较少,但陈邦在德安府老一辈讲师中名气很大,据说其早年求学间的师承是很有些来头的,甚至有传闻说是秦荣正废除科举前家里曾出过一任进士的大家,只是陈邦自家命数不济,屡屡碰壁,又逢世局变迁,使得本不丰厚的家业也渐日薄。家道中落后,显得有些落魄了,生计操持艰难,后来在亨四老太爷这亦算挚友之人一再鼓噪下,方才受邀在亨家谋个西席的生计,却也顾不得斯文讲究了,再说也算是桃李之业,也自去了那些许忌讳。
    陈邦拿起书本,一边抑扬顿挫的念着书本上的语句,一边在室内踱着步子,边念边走,还边说:“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先给讲一遍,然后你们自己想一想。我再提问你们看看掌握的程度,最后是背诵……一段,当然要是通篇都能记下来那自是最好的了。”
    陈邦按部就班的讲述着圣贤之书,按照自己老师当初的讲解讲给坐下学生们听,亦是传承千百年的学问了。大部分学生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耳濡目染的也有曾听读过这些文章的,再听起来也是和自家初学时,稍有新意,然而也是有限的很,只是讲解的更细致详尽些。亨亚日一向过目难忘,这些经典早先也曾通读,也是能够整本通背的,只是年岁小,受识字和听闻的限制,即使再早慧,解的也是一般,都是听的个只言片语的。平日新学,家学却是跳着听讲的,只每次听讲师这么一讲,也是能有些收获的,既扎实了自己的圣贤基本功,又结合新学中学到的东西,两相结合,跟上讲师授课的进度也是轻松。是故亨亚日日常里总是能认真地听讲师们授课,态度端正,并不以自己已然通读为傲,也有日新之意。讲师也甚是喜欢这种似是一点即通的身端体正的学生,虽亨亚日平日多都不来家学,旬日方至,但就是这样,亦能前后结合,通达圣意,甚是罕见,欣喜尤甚。只不能全情投入家学,讲师们也深以为憾,再说世局变迁,科举已然早早被废,恢复无期,否则,说什么也要建言让亨亚日家学才好。又观亨书勤的态度,多是新学为本了,就都没有言说,只相互交谈间,也是颇多惋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四章家学(第2/2页)
    亨亚日和这些亲戚同学一样,听完授课,理清意思,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后,就按照讲师的要求,初步提炼总结文意,再把它书写出来,按照要求再添加一些自己的识见。大概因为学生年岁都不大,讲师没要求把识见写的多详尽,只要大概表达出来,切中题意外,通顺即可。讲师还会在当日就各位学生所答一一做评,好与不好,对于不对,好和对的在什么地方,不好不对的又有哪些方面,说的很多,又结合自己所学,讲的就会有些晦涩,最后又把自己的标准答案和大家做了说明,统一思想和标准。家学和新学的形式也有些不同,相对自由,又相对单一,一天只授一课,说白讲清就好,不讲究调节,却注重节奏,在学生自由作答的时候,讲师却也不干涉,只统一思想时方言明对错,强调不得超出主体意义的思想范畴方好。一般上午授课厘清题意,中午各回各家再继续下午课程,下午自由作答和点评后统一思想,一天的授课就这样结束。
    家学的自由也体现在下学的自由,不像新学还有敲钟人,只要授课任务完成,讲师也不要求学生到点才可以下学。当然讲师也会控制好时间点,自也不会过早,不然让亨家掌管家学的人见到让子弟早早就放了羊,自家面子上也须过不去,所以大差不差的时候才让学生们各自归家。下学时,讲师往往一定会再强调一回,让他们回去温书和预习课程,言道学而时习之,至于不亦说乎与否,至少讲师们是不在乎的。这日讲师讲的兴起,时间稍久了些,下午下学的时候比其他人稍晚,相邻处的喧闹已歇。这时一下学,室内顿时热闹起来,王川纲也入室帮着亨旭日收拾包裹,预备归屋自去。
    收拾停当,出门的时候,见亨辉在门外廊下正等着自己。亨亚日对哥哥说道:“二哥,是不是准备待会儿一起去医院看大哥?”
    亨辉点点头说道:“还算机警。想大哥明日就要去省城医病去了,这得有一段时间要见不着了,临出发前,想着至少得和大哥说说话、宽宽心,让他高高兴兴的去也是一件美事。”
    “嗯嗯,二哥说得很是。”
    “我已经让韩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