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钱国祥一听黄骏的夸赞,心里头跟吃了蜜一样甜,但脸上还是挂着那副谦逊有礼的笑容,说道:“黄厨,你可真是太抬举我了。跟你的手艺比起来,我这顶多算是小打小闹,还差得远呢…”
    黄骏笑着打趣道?“钱助厨,过分谦虚可就是骄傲的表现咯…”
    钱国祥一听这话,不由得一愣,心里头嘀咕着: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的熟悉呢?
    细细一琢磨,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自己以前常对黄骏说的一句话,没想到今天被黄骏原封不动地“还”了回来。
    果然。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钱国祥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道:“黄厨,你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得可真是妙啊!”
    黄骏笑了笑不语,拿起一旁清洗干净的猪大肠。
    钱国祥接着说道:“不过说真的,黄厨,你的手艺我可是真心佩服。每次尝到你做的菜,我都觉得自己的手艺还有待提高啊。”
    黄骏听了钱国祥的话,也笑着回应道:“钱助厨,你也别太谦虚了。你的手艺在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
    “数一排不上,数二我倒是能排上,毕竟园里就咱们两位厨师嘛!”
    钱国祥一边聊着,一边着手继续准备其他的拿手菜。
    黄骏也着手开始制作起他的菜品——九转大肠。
    这道佳肴,尽管以“大肠”命名,实则精髓在于选用大肠头这一部位。
    大肠头以其肉质丰腴而不腻,烹制后形态饱满、不塌不陷,成为制作九转大肠这道传统名菜的上乘之选。
    然而,大肠头之珍贵,犹如凤毛麟角,一头猪中不过区区一尺有余,难以满足众人对九转大肠美味的渴求。
    于是,智慧的厨师们便创制了“套肠”这一独特技法。
    套肠,顾名思义,即将普通的猪大肠巧妙地层层相套,通常可达四层之多,以此模拟大肠头的厚实与丰盈,外观上几可乱真。
    这一方法,因其实用性与经济性,被广大厨师所采纳,成为制作九转大肠时的主流做法。
    毕竟,相较于稀缺且昂贵的大肠头,普通猪大肠无疑更加普及且亲民。
    更令人称奇的是,经过层层叠加的套肠,在口感上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奇妙体验,每一层都蕴含着不同的软糯与鲜美,令人回味无穷,软嫩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黄骏手握菜刀,先把猪大肠切成长约一米的段。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过长的猪大肠在烹饪时容易因内部气体积聚而有爆裂的风险。
    通过将大肠切成较短的段,可以减少套肠时的长度,从而降低内部空气量,有效减少爆裂的可能性。
    待所有大肠均被截短后,黄骏拿起一根,开始着手进行套肠的制作。
    套肠工艺的精妙之处在于,利用猪大肠内壁的顺滑特性,借助水流的力量,将原本单层的大肠巧妙地翻转叠加,先是形成双层,继而再次套叠,最终达到四层之厚。
    具体操作为:紧握大肠的一端,如同翻卷衣袖般轻轻翻起大肠,至半途暂停,此时的大肠便呈现为双层结构。
    再挤出内部的水分与空气,再次运用相同的技巧进行翻叠,直至大肠成为紧实的四层结构。
    经过此番套叠,原本一米有余的大肠奇迹般地缩减至仅二十多厘米的短小精悍。
    这正是这道菜之所以耗费较多大肠材料的原因所在。
    全部弄好之后…
    黄骏在套好的大肠两端,以横竖交叉的方式巧妙地插入牙签进行固定。
    这种十字形固定法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猪大肠在烹煮过程中收缩变形,而且牙签扎出的小孔还能顺畅地排出多余空气。
    完成所有大肠的牙签固定后,黄骏开始着手准备给猪大肠和大肠头进行焯水和卤制。
    他往锅里添入适量清水,随后加入较多的葱段、姜片,再撒入一小把干花椒和几片香叶,最后倒入一些白酒增香去腥。
    一切准备就绪…
    他将大肠头与猪大肠悉数放入锅中,点燃炉火开始烹煮。
    “其实,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蒸制。将大肠和大肠头置于葱姜花椒水中,放入蒸锅内隔水蒸,这样蒸出来的猪大肠口感更为软嫩、酥烂。”
    他看向镜头,笑着解释一句:“但由于时间紧迫,我们今天就不采用蒸制了,因为蒸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且在蒸制过程中不便去除浮沫,相比之下,煮制更为便捷…”
    片刻。
    锅中的水迅速沸腾起来,黄骏拿着勺子将水面上浮起的浮沫一一撇去,随后将火调小后,拿起一根稍长的竹签,静静地守在锅边。
    他专注地观察着锅中的猪大肠,一旦发现有膨胀的迹象,就迅速用竹签用力扎一下,释放出里面的空气,以防止它们在煮制过程中爆裂。
    “在煮大肠的时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