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进军南洋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往日那些微缩的船模,变成眼前现实存在的东西。
    徐明拉着送他们过来的唐达,一个个指着。
    “这艘应该就是最新结合西洋风帆优点的远洋丁型吧,我去年才看到模型,没想到今年你们就已经投入使用,速度很快啊。”
    “旁边那艘小点,身材更修长的,应该就是父亲经常念叨的战列舰了吧,虽然比旁边的商船小,可也真大啊,我看看,二层甲板炮,光是铸炮用的铜,估计就能买下一个县城了吧。”
    徐明就像是掉进米缸的老鼠一样,满眼透露的都是喜欢,想上去玩玩。
    唐达都快应付不了他了。
    这时郑和适时出现了,他赶紧把小王爷丢给对方。
    自己就一个做生意的,要说什麽商品挣钱,哪条航线盈利率最高,那唐达可以和你说道说道。
    可是一谈到舰船,就不是他的专业领域了。
    郑和下西洋的次数,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七次,
    对於泊位上面的这些船只,也是闭着眼睛都能说出他们的参数.
    他开始一一解答徐明的问题。
    “那艘确实是远洋丁型,不过也是改进款了,去年送给王爷的那个船模,是首版方案,在航行了几个月後,发现了一些问题,随後通知船厂进行改进。”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上个月才下水的新舰,小王爷也是赶得巧,再晚来一天,它可能就出航了。”
    “至於旁边那艘战舰,还远远够不上王爷战列舰的标准,他最初给我们定的标准,是起码三层火炮,火炮总数达到八十门,才能称为战列舰。”
    “目前这个级别,我们称之为巡洋舰,也是王爷亲自赐名,我觉得挺贴切,巡游四洋,护我海疆,王爷不愧是大明第一才子。”
    “这艘长风号,现在是舰队中的旗舰,已经和以前老式的宝船完全不同,是专门为炮击海战而建造,从设计开始,它的主要用途就是战舰。”
    “不论是武器还是船体材料,以及风帆桅杆,都是研究院航海部这麽多年科研的结晶。”
    “双层火炮布置,上层为八百斤炮,射程能达数百丈,下层则为千斤炮,射程更远,在陆地测试中,射程比八百斤还要远,但是海上射程还需要海试以後,才能知道。”
    注视着长风号巍峨的身姿,徐明有些目眩神迷,询问郑和道:“那送我们下南洋的,就是这艘船吗?”
    郑和纠正他话语中毛病:“小王爷你现在可动不了,越王交代过来了,你必须在岸上的航海学校进行三个月的短期培训,初步熟悉航海知识,并且在沿海的实习舰上考察合格后,方能下南洋。”
    徐明的精神,肉眼可见的萎靡了下去。
    还有什麽比看到自己心爱的东西,却不能马上接触还难受的事情?
    而且他是徐闻幼子加嫡子,平时真可以说是想要什麽,就有什麽,今天算他难得吃瘪。
    徐闻也是没办法,郑和船队还有四海商会每年因为海难而损失的船只人员。
    这些数字都在他案头摆着了,让人看得触目惊心。
    行船走马三分险,在这个时代,是一句切实存在的真理。
    为了徐明的安全,徐闻不得不做出这种限制。
    已经冒险让徐明出海了,万一要出了什麽事故,不但自己会後悔一辈子,光是朱月蓉的眼泪,他就受不了。
    现在安成公主已经在埋怨他为什麽同意徐明远赴重洋。
    徐闻只是想尊重每一个孩子的梦想,不想当一个扫兴的父亲。
    既然自己有能力,那就给他们最好的。
    刘家港外的军营处,唐赛儿手下中不愿下南洋,或者是已经安家的,都留在了山东,被徐闻妥善安置,至少保他们温饱无忧。
    最後只剩下八百人无牵无挂,愿意追随唐赛儿。
    进到军营后,就开始了严苛的训练。
    他们以前学的那些东西,在这里根本就不适用。
    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的士兵,是完全以徐闻的意志为转移,那就是郑和手下的战兵。
    他们和四海商会的护卫,算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都是出自这个军营。
    在这里,徐闻不用考虑到操典在大明范围内施行的普适性。
    只需要专注四海商会的财力,和郑和船队的规模能够容纳多少战力,一切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教官都是暗卫中精挑细选出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老兵。
    不论是海战,还是陆战都有对应的好手。
    尤其是那些在战场上伤残后存活下来的兵王,在这里把他们宝贵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就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多一丝存活的希望。
    唐赛儿的这些手下,也都是厮杀过的穷苦出身,非常清楚这种机会的难得。
    他们这些帝国的底层想学一点真东西太难了。
    但是在这里,教官是生怕你学不会,哪怕你是文盲,也会用最简单的话语,让你们明白该怎麽做。
    实在不明白不要紧,一次次地去做,让身体去学会各种反应,所以甭管训练再难,他们也都扛了下来。
    知道他们在训练,唐赛儿也跟着一起,身为主帅,她不想拖属下的後腿。
    这样的特训,他们进行了一个月。
    天气已经不允许他们再继续下去。
    郑和和四海商会的船队,现在大多是以硬帆为主,必须藉助东南季风,才能顺利到达南洋.
    目前只有少数战船使用了软帆,才能逆风前行。
    也不能怪研究所航海部门不给力,而是现在哪怕是西方现在也处於大航海的前期,各种技术也都是在萌芽中.
    而且整个中东航线都被奥斯曼帝国所阻断.
    直到郑和船队打通西非航线,和欧洲航海家初步接触后,才算是解锁了部分技术。
    在此之前,航海研究所基本是在闭门造车.
    哪怕是作为研究所的灵魂人物,徐闻也只是知道大航海极盛时,大家都是使用软帆.
    至於有什麽好处,为什麽使用,他都是一知半解,只能给个建议,让研究所摸索了。
    华夏因为地理原因,帆船的科技树都点在硬帆上,重新研究软帆,就是从头开始,难度可想而知。
    关於登录用户跨设备保存书架的问题,已经修正了,如果还是无法保存,请先记住书架的内容,清除浏览器的Cookie,再重新登陆并加入书架!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