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对照组观察下,最后有一瓶金黄色的液体从管子里滴进烧杯里。
这还只是大蒜油,还没提炼出精油,但此刻,董宿看着烧杯里的液体,既兴奋又担心。
兴奋是因为实验成功了,担心的是,到底有没有效果。
传统医学的改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华夏几千年的药方,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就连后人到现在也没完全弄清楚。
大蒜油和大蒜素,后来主要用来喂牲畜,但眼下看来,给人用和给牲畜用,差别其实也不大。
“我们,这是成功了吗?”
董宿拿着烧杯,看着李言闻问。
他咽了口唾沫,因为参与了整个过程,新世界的大门仿佛被打开了。
原来药材还能这样提取!
“这个应该是大蒜的精华,使用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用量,作为主药,可能还需要其他药物配合。”
李言闻自言自语地说,这是中医判断药效强弱的方式。
这种说法很合理。
“取一点,用热水冲开,我来试试。”
这已经是别无选择的办法了,医疗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命的代价,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很多时候,制作药物的人自己就成了第一个试验者。
刘纯可以用死囚做实验,现在也没那么多讲究。
“学生来吧,院使。”
李言闻看着董宿说:“学生年轻,身体不容易受邪气影响,更适合试。”
“哼,老夫虽然年纪大,但现在正是时候,城里的老人,怎么能不管呢?”
在华夏人的观念里,从不讲牺牲老人这种话,如果是外族,却常常会丢弃老弱病残,比如医院床位紧张时,让老人让出床位等死。
“可是,院使一个人如果连续服用,药物会在体内积累,不符合对照组的实验要求。”
李言闻给出了一个董宿无法拒绝的理由。
“那就我们四个人,各自按不同年龄、不同剂量来试一下吧。”
在场只有四个人,董宿提议,其他人也同意了,亲自体验比问病人更直接。
一百份大蒜油被分装好,倒进温水里。董宿年纪大,用的量最少。李言闻正值壮年,主动要求用了最多的一份。
四个人都懂医术,彼此对视一眼,一口气全都喝了下去。营帐里顿时安静下来。
“一个时辰过去了,大家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董宿看了眼时间,环顾四周问道。
“没有。”
“没有。”
两位医生仔细检查了一下,摇头表示没事。
“有点恶心,肚子胀,不过应该没事。”
只有李言闻皱着眉头,感觉喉咙发堵,肚子像是鼓起来一样。
“刚才李医生的剂量记下来了吗?”
董宿立刻问另外两人。
“记下了。”一个人指着桌上的小本子说。
“好,再等一等,一个时辰后如果没危险,就确定剂量。”
董宿说着,拉住李言闻的手,让他坐下,给他把脉。因为李言闻出现了异常反应,所以他是重点观察对象。
一个时辰过去,李言闻还是觉得恶心,董宿检查后发现,除了心跳稍快一点,其他没什么大问题。
暂时只能观察到这一步,见李言闻暂时没事,董宿才笑着说:“如果明天没事的话,明天试着多蒸馏一些。”
实验和量产不一样,光会做不行,如果不能大量生产,就没实际意义,至少现在还救不了全城的人,算不上真正的治病救人。
“是,院使。”李言闻三人恭敬地行礼。
第二天一早,大部分医师就聚集在一起了。
董宿让李言闻拿出大蒜油给大家演示了一遍,接着说:“这些器具是皇上赏赐的,非常珍贵,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方法,接下来要大量制造,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这些器具确实很贵重,毕竟无色玻璃不是随便能烧出来的,技术还不稳定,但只要知道怎么做,替代品有很多。
陶瓷、竹子、瓦罐等等,医师们根据流程提出了不同的方案。
之后,在士兵的帮助下,各种方案开始尝试制作。
好在这些士兵不再是以前那种什么都不懂的兵,他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所以能帮得上忙。
只是大蒜用量很大,很快就把仓库里的存货用完了。
在几种方案中,陶瓷和竹管搭配蒸馏出的蒜油颜色最金黄清澈,足以供应四分之一城的居民。
本来大蒜油的用量就不高。
第二天,这个区域就开始使用这种蒜油,董宿也把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并亲自写信给皇帝,请求朝廷多送些大蒜过来。
作为抗生素,蒜油含有大量大蒜素,效果非常显著,不像普通药方那样需要长时间观察。
吃了蒜油后,病人自己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