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可自己的女儿,身体残缺,怎么有资格当教谕?
薛瑄一时难以接受。
“怎么?不行?”
朱祁钰歪着头,笑着问。
薛瑄摇了摇头,说:“未嫁从父,是我对不起蓉儿。再说,女子只要懂点礼数、修养,我觉得也没啥不可以。”
这下轮到朱祁钰吃惊了,他问:“那你说的朱程理学呢?”
“孔子说过:吃饭是天理,吃山珍海味就是;夫妻是天理,三妻四妾就是。”
薛瑄抬起头看着朱祁钰,接着说:“我不是不愿变通的人,只是心里实在放不下这件事。”
程朱理学最看重的,就是女子要守节,一生不改嫁。
不过,读书写字这方面,并没有说女子不能学。
但后来的人对理学的理解常常走偏了。
比如有人问:如果一个寡妇生活无依,能不能再嫁?
程颐回答说:这是后人怕她饿死才这么说;可饿死是小事,失节才是大事。
其实这并不是程朱理学的本意,只是后人片面理解了。
不管是程颐还是朱熹,对于女子再嫁的态度其实都很通情达理。
朱熹认为,丈夫死后改嫁,虽然算是一种失节,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圣人也不会强求禁止。
程颐自己就做过类似的事,他的外甥女的姐姐去世后,外甥女成了寡妇,程颐怕她姐姐难过,就把她接回来让她改嫁。
但因为宋朝对女子再嫁比较宽容,有些女子嫌弃贫穷、追求富贵,导致改嫁风气越来越严重。
于是朱熹又说,如果丈夫没本事,养不活妻子,妻子走投无路怎么办?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只讲大义;只是担心妻子想离开丈夫,可能另有隐情,需要仔细查清楚。
道理很简单,就是不要只看表面,要追根溯源。
这也是薛瑄一直纠结的地方。
一方面要顾及女子的名声和气节,另一方面又要保持理性客观。
从元朝开始,理学逐渐发展到顶峰,和儒学一样,也被宗教化、极端化了。
在这种背景下,王阳明的心学进一步把这种思想推向极致。
朱祁钰并不太懂这些,他只是觉得儒家的各种学派,都是统治者用来控制百姓的工具。
但他知道,程朱理学的兴盛,是在元朝乡绅大量兼并土地的时候。
而程朱理学再次被重视的时间点,正好是明朝末年,那时候土地兼并也达到了顶峰。
所以,这种思想不只是针对某一个人。
清朝的吕留良就利用这一点,用它来批判私心、批判功利,攻击当权者。
后来他病死,还被挖墓戮尸。
至于薛瑄,在北方开创了河东学派,和后来的王阳明,可以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朕打算任命你为左佥都御史,你觉得怎么样?”
朱祁钰听到薛瑄说自己不是迂腐之人,有点惊讶,但还是回到正题上。
左佥都御史是正四品的官职。
薛瑄之前担任的大理寺少卿,只是从四品,这次算是升职了。
薛瑄听完后,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望向皇帝。这个职位属于都察院,而以前陷害他的那些人,如今正是都察院的主管。
这不就是中庸之道吗?
“臣,谢皇上隆恩。”
薛瑄站起身,跪下磕头说道。
“等朕写封信,你就可以去都察院上任了。”
朱祁钰并不知道薛瑄心里的想法,他重用薛瑄,其实是想让他去辽东推行教化,并不是传教,而是教化当地的百姓。
太宗朱棣把汉人迁到辽东,但那里的气候寒冷,现在大部分都是军队屯田的形式。
辽东地域辽阔,包括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甚至还有后来的那片地方。
女真人在朱棣手下战败后,有一部分被迁到了高丽。
他们和高丽经常打个没完没了。
高丽李氏对女真各部采取拉拢政策,虽然对东北地区有些想法,但也不算太强烈。
现在这个世界的边界并不明确,只要我在那里修了城,势力能到达的地方,就是国境线。
在明朝以前的君臣看来,让女真和高丽互相打得死去活来,是最理想的状态。
但朱祁钰不一样,他看中的是亚洲第一的铁矿!
茂山铁矿!
那是个巨大的金矿,藏在一堆沙子里,只有朱祁钰知道它的价值。
再加上辽东地广人稀,特别适合发展重工业。
所以控制辽东,势在必行!
至于高丽,现在应该叫它“”,是太祖赐的名字。
因此,“”的外交称号,一般称为“皇明国”或“大明国”。
到了朱棣的时候,他曾下旨说:“你们去那边看看,有长得好的女子,挑几个送来。”
于是就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