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颜色不对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盐引和宝钞都是超发的,都是皇帝赏赐的东西。
    说实话,朱祁钰并不觉得大明已经到了能接受信用纸币的地步。
    纸币需要一个支撑点,也就是一种信任基础。
    不是你开个银行或者钱庄就能解决的。
    虽然说是货本位,但还得靠武力来维持。
    比如有十一艘航母停在你家门口,一千四百一十九枚对着你,你敢不用他们的钱吗?
    这可是现实的事。
    “其实很简单,钱引、宝钞、金银铜,都可以当货币,所谓的货币,就是能换很多东西的东西,最原始的就是以物换物。”
    朱祁钰觉得还是得把这些讲清楚。
    毕竟五部尚书对这些概念不太懂。
    “为什么金银铜天生就能换很多东西?”
    朱祁钰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抬头说:“因为它们容易保存,可以切割,便于交换,它们本身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生就适合它们。”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钱就到处流通,秦统一后,货币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币,也就是黄金,一种是下币,也就是铜钱。”
    “铜有优势,可以铸造器具,比如鼎、锄头、刀剑,但铜会生锈,和铁一样,注定不如金银这种更耐久的金属。”
    他扫了众人一眼,问道:“那么盐引也好,宝钞也好,都是为了换东西,因为盐引能换盐,盐又能换别的东西,所以盐引自然比宝钞更有价值。”
    “不过,盐可不只是朕一个人掌握。”
    朱祁钰回到座位坐下,等着大家的反应。
    陈循若有所思,如果这么讲的话,宝钞和铜钱的共同点就是只有朝廷才有。
    铜钱能一直用到现在,圣人早就说过了原因。
    答案很明显。
    既然铜钱可以,那银钱和金币也一样可行。
    大明跟外国做生意的时候,很多外邦人用金银当货币,交易起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陈循突然明白了,赶紧问:“陛下,要是用金银铸成钱币,代替宝钞怎么样?”
    “不行!”
    于谦抢先回答:“银不是国家的根基物资,一旦有急用,京城和边关就会没东西用了!”
    这个道理不容置疑,为什么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个铜钱?
    因为华夏不产银,大部分都是从外面运进来的。
    自从太宗朱棣放宽了金银政策,到朱祁镇让南方部分粮税折成白银上交内库,其实白银的价值已经开始流通了。
    只是现在流通的方式,是皇帝赏赐给大臣,再从赏赐流到民间。
    所以短期内,银子不够的问题还不明显。
    但如果用银币当货币,需求量会一下子暴增。
    按照圣人说的道理,这会导致银子贵、货物便宜,这对现在赋税要折成银子的大明来说,是个烦。
    再说,如果不能控制银矿,也是个问题。
    现在大明的银矿主要在南方,但南方的情况也不太好。
    浙江每年的银税在八万七千多两到九万四千多两之间,福建则在三万二千多两到四万多两之间。
    这两省的银税就占了全国的一半多。
    麓川宣慰司,也就是云南,那里有银矿,但最近刚平定叛乱,王骥才刚回京城报功。
    另外,民间私铸钱币的事情一直都有。
    在对外贸易方面,老百姓经常把金币的边缘剪下来,攒多了再重新铸成新钱。
    所以在于谦看来,用金银来铸钱,不像铜钱那样容易。
    朱祁钰看着于谦,接着说:“于爱卿说得对,不过你没考虑到,银币不是赏赐,而是日常用的货币,不会一直留在权贵手里,最后还是会进墓里陪葬。”
    “货币需要流通,你们可以去京城各地看看,现在为什么不断有商人进来?”
    “先去看看,再说吧。如果坐在值班房里就能想出好办法,朕是不信的。”
    说完,朱祁钰直接散了朝。
    说再多也没用,不如让他们自己去看,光靠嘴上说,像书呆子一样吗?
    于是,这些尚书们离开了值班房,开始在京城四处走动。
    他们只是随便逛逛,顺便买点东西。
    商人们很机灵,只要有赚头的地方,他们就会往那儿去。
    东城和南城是他们最喜欢的地方。
    因为西城连租房子的地方都没有。
    听说皇帝在土木堡时,大肆收购房产,留下的人现在都把房子当宝贝一样珍惜。
    西城是最早从战乱中恢复过来的地方。
    之前东厂和锦衣卫来过,现在又换了人,悄无声息地出现。
    所以有人传言,现在京城到处都是锦衣卫和东厂的人。
    但时间久了,百姓们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也就不再瞎想。
    另外,西城区的开发最为活跃,
    每天都有工人进进出出,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