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于是两人便站在了对立面。
兵推是否准确,关键看数据够不够。如果导演部总是觉得自己占优,那兵推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从孙镗进入湖广开始,他就立刻开始急行军,朝平越卫进发。
而王骥作为全局掌控者,早就开始在路上布置陷阱,还派出斥候去射杀孙镗派出的斥候。
“陛下,这不对劲,孙镗急行军应该会减员,京营都是北方人,不适应南方的湿气。”
王骥皱着眉头,觉得事情有点不对。
“减员了,不过每个千户都配了军医,不是普通的医匠,而是真正的军医,是从太医院和医学院出来的。”
于谦听了之后,平静地说:“所以减员不多,比如烂裤裆,晒晒太阳就好了,这是孙镗提供的报告流程。”
说完,于谦拿出孙镗的作战计划,给王骥看。
“就算这样,为什么我的斥候一碰到孙镗的斥候就全军覆没?”
王骥有点发愁,他对京营的情况并不熟悉,因为一旦去打听,很容易被皇帝察觉。
“这是武器的数据,冬天天气还比较干燥,火器还能用,射程比弓箭远多了,而且京营的斥候都是经过老猎户训练过的,三个苗人换一个京营斥候,已经是限制孙镗了。”
于谦继续解释道。
“这样的斥候有多少?难道全是?”
王骥吃了一惊,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湖广、贵州,甚至沐家军都不算什么!
于谦听了,望向皇帝,皇帝摇摇头说:“这事你应该自己去查,知道得太多,你岂不是无所不知了?”
朱祁钰的话让王骥有些不好意思。
兵法推演给王骥带来了很大压力,孙镗也并不好过,因为他对战场不熟,伤亡不断,所以急行军的速度也开始变慢。
但既然进入了湖广,于谦干脆切断了后勤补给,除非孙镗主动靠近州府,否则士兵只能饿着肚子走。
因此当孙镗接越卫时,王骥全力出击,把所有力量都用来切断两方的联系。
号称有二十多万的苗人,直接拉出一部分,冲向孙镗。
随后于谦宣布王骥输了。
“还没完呢!我怎么就输了!”王骥瞪大眼睛,已经打红眼了,你还说我输?我不服!
那就再等一等,于谦看了王骥一眼,指着平越卫说:“黄镐,是巡按贵州的官员,熟悉军事,九月被围到现在,百姓挖草根、煮弩甲来吃,靠他调度才没有叛乱,你如果调动大军反击孙镗,黄镐肯定能察觉,形成东西夹击,你必败。再说,用阵法对抗京营,是要学瓦剌联军吗?”
于谦毫不客气,把王骥说得哑口无言,王骥只好说道:“那为什么不调京营?”
“如果每件事都要调京营,地方还有什么意思?”
他看了一眼王骥,然后转向朱祁钰说:“启禀陛下,苗人的资料已经基本收集完毕,可以开始攻守转换了。”
所谓的攻守转换,就是让王骥带明军进攻,而孙镗和于谦等人则根据数据指挥苗军。这主要看王骥怎么应对,以及朝廷需要做哪些准备。
如果苗人开始打游击战,王骥的脑袋有多大才能应付?
没了阴狠的火器,专业军医,官军在征麓川的时候已经习惯了。
但他们在路上挖陷阱就算了,还挖个小坑,里面插满木刺,不求敌人,只求让王骥的手下不断受伤,这实在太过分了。
再加上依靠山林,经常半夜派小股部队偷袭,更是让王骥烦得不行。
现在王骥觉得,孙镗比苗人还讨厌。以前征麓川时,麓川主要是象兵,而大明二十万大军有火器,正面打仗根本不怕。
而且麓川军也没有孙镗那么让人烦,他们根本不会正面进攻,连平越卫都没围,只是不停地挖坑、放毒箭。
王骥看着孙镗抓不住、摸不着,气得差点想冲上去真打一场。
“打仗怎么能这么打!”
王骥被几个万户拉住,还在拼命喊叫。
“谁说一定要打正面?”
朱祁钰的反问让王骥冷静下来。
“这不可能!”
王骥是老将,立刻反驳圣人的说法。
“二十万大军,分成小队行动,如果苗人真能做到,平越卫早就守不住了。”
“化整为零”可不是随便把队伍分开,每个百户都必须有指挥能力。
别说苗人了,就是明军自己,一旦分散,也可能变成一群。
朱祁钰听完王骥的话,点头说:“没错,没有统一目标,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想了想,朱祁钰又说:“再试一次,由王将军来指挥,于卿和孙将军配合演练。”
兵法推演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得反复试验好几次。
其他尚书也不是来看热闹的,比如王直,要处理文官这边的事务;陈循则要安排各地的粮草;周忱则要评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