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点将(7)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北伐一役已经过去,但是处在当时的境遇,想要解决大虞的情况,唯有一场对外之战方能解决。
    而想有效解决,就必须要打赢才行。
    即便是到现在,萧靖依旧能感受到天子所处的压力,打赢了怎样说都行,但要是打败了万事皆休。
    “臣这次来御前,是向陛下进谏,增宣课司征税职权的。”而想到这里,萧靖亦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掏出一份准备好的奏疏,双手捧着朝天子正色道。
    “宣课司特设之初,陛下定下了商税,杂税职权,今,针对商税谋改一事,宣课司不止在京畿道试行开来,还在临近道府县进行。”
    “虽说进行扩试之际,在所难免的出现别的状况,这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但是臣觉得商税谋改一事,是无法更改的大势了!!”
    在萧靖讲这些时,站在一处的李忠,这才有了存在感,其步伐很轻的朝萧靖走去,可心里却是很不平的。
    增征商税,这前后不知闹出多少风波。
    别看萧靖是尚书省左仆射,兼领户部尚书,在朝是掌握不小权柄的,可关于萧靖的抨击与质疑可没有停过。
    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触碰到利益了。
    因为享有特权的群体,被他们视为的既得利益,被挖走了一部分,这如何能叫他们高兴呢?
    现在商税谋改是铺开了,可也仅仅是刚开始罢了,大虞不止一个京畿道,还有很多道,在道治下,还有众多府,而府之下是县,任何一项改革,想要全面铺开,并且形成良好的运转模式,没有三五载是不够的。
    站在寻常人的角度,萧靖好好搞商税谋改,把这件事做成了,那就够了,可人偏偏不这样做。
    “拆杂税为货税,铺税。”
    在李忠思绪万千下,楚凌打开萧靖所呈奏疏,上面的内容吸引到楚凌,“改牙契税、门税、车船税、钞关转隶至宣课司?”
    仅是看到这里,楚凌就抬头看向萧靖。
    这是要把户部的部分职权,给转隶到宣课司治下啊!!
    虽说宣课司是属户部治下的,但明眼人谁看不出来,宣课司其实是一个单独的衙署,只是有些事不能明说罢了。
    过去或许有人会说,可现在却没人敢了。
    这就是皇权凝聚的体现。
    事实上,针对于宣课司,楚凌是按着税务总局改的,只不过眼下时机不成熟,只能先赋予部分职权罢了。
    按着楚凌的设想,等到改革逐步成型了,则针对于征税方面,具体到对应税目,就由宣课司对应有司去征。
    改不改名字,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针对征税方面,要形成中枢到地方的垂直管控,只有这样,中枢财政的发展,才能呈现良性循环趋势。
    而不是说在这过程中,大大小小的手伸进去,把本该入国库的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核心,到最后却揣进个人腰包。
    至于户部,按着楚凌所想,应是制定税法税规,这个制定,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每隔一段时期,就进行对应的修补与增订。
    这世上任何一项制度或政策,不可能说从一始终,天下没有这样的好事,真要有的话,就不会有王朝更迭了。
    中枢集权王朝崩溃的开始,就是从税方面开始的,最初是一点点减少,到最后是变本加厉的,该征的税征不上来,苛捐杂税变多,底层彻底没了活路,那可不就是会爆发冲突与叛乱。
    只是话说回来,做这样的事,就注定是充满坎坷的。
    这都不说别的了。
    单单是统治阶层这块儿,中枢与地方的关系,那就会变得更复杂,在世人的眼里,中枢对地方,是绝对统治的,可事实上并非是这样的,中枢与地方,不止是统治与被统治关系,更是相互博弈,相互斗争,相互试探的关系。
    道理很简单。
    在其位谋其职,这个位置,这个职责,就注定不能把所有都向上交,毕竟底下的更为复杂。
    征收的税,要怎样缴?
    全都缴,那地方遇到事,难道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这要是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
    难道还是等中枢派人来?
    这不是开玩笑的吗?
    而复杂的可不止这些。
    “卿可要想清楚。”
    在短暂平静后,楚凌的声音,打断了此间平静,“朕要是允了这份奏疏,将卿提及的种种,真的改隶到宣课司所辖,那卿就真成众矢之的了。”
    “臣知晓。”
    萧靖没有犹豫,作揖道:“但臣却也知,自北伐一役结束后,特别是北伐诸军凯旋,虞都内外就发生很多事。”
    “别的不说,单单是经几处市坊所辖牙行,进行房产、铺产的交易,相较于去岁,就增幅了近六成。”
    “臣不知如此规模的交易,背后到底是掺杂着什么,但臣却知一点,按着先前所定牙契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