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幕徐开(9)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六十七章大幕徐开(9)(第1/2页)
    “……东吁叛逆的争斗,不止是在核心层,在地方亦是如此,所辖道郡县主官、副职、属吏几近趋向于垄断态势,这跟东吁叛逆奉行的举荐是密不可分的,除却盘踞核心层的十四族以外,在地方亦有一批豪族……”
    ‘这跟东汉时期的政治基调很像啊,通过中枢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政策,一批宗族势力在土地、家学等保有绝对优势,将仕途晋升垄断于少数派手中,形成特有的二重君主制,即对举主、主君无限效忠,使得门生故吏成为政治上的延伸。’
    “……值得一提的,是东吁叛逆内部争斗,除却在土地方面形成规模不一的兼并,使得大批东吁叛民沦为佃户,对于多领域诸层面形成事实上的垄断,而这些垄断的获益是全归属持有群体,他们凭借掌握的权势及地位,将本该向核心缴纳的赋税,悉数转移到了最底层的群体身上。”
    “陛下,这里臣要插一句,据有司传递回的消息,近五年来东吁叛逆境内发生灾情的次数增多,旱灾,水患,蝗灾,风灾等交替上演着,如此导致东吁叛逆所辖自耕农数量是呈不断递减趋势的,结合东吁叛逆特有的情况,这变相说明贼相周钊权势看似牢靠安稳,实则背后极可能存有不为人知的妥协与交易。”
    ‘灾异频仍之下,民力枯竭,赋役却有增无减,底层不堪重负,流徙者日众。而豪族借机吞并田产,隐匿户口,将私邑化为牢笼,使朝廷政令难以下达。周钊虽号令诸道,然其不得不倚仗地方豪强维持统治,此种依赖势必催生暗中分利之约。彼等表面尊奉中枢,实则割据自雄,一旦风雨骤至,恐将反噬其主。此局与晚唐藩镇之弊何异?唯形似而神近,危局已悄然成势。’
    “……东吁叛逆境内出现哗变,叛乱的次数,相较于太宗朝同属时期,是呈现节节攀升趋势的,也是因为这样,导致地方上建坞堡,聚部曲,造军械,结同盟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使地方豪族之中,出现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人,这导致东吁叛逆核心与地方更为复杂的关系。”
    “东吁叛逆境内的商业,如粮,布,油,碳,药等行早已形成事实上的垄断,特别是供应给军队的,是垄断于少数几家的,而一个有意思的局面,是经我朝走私进东吁叛逆的丝绸、茶叶等热销品,除却满足东吁叛逆境内所需,还通过沿海海商贩卖出去,以此获取巨额暴利,这其中最值得人注意的,是来自海上的土人奴隶。”
    “事实上在东域叛逆境内,除却上述提及的诸族外,沿海地带出现的海商群体,是近二十余年下崛起的一批新兴势力,他们凭借着掌握的优势及财力,逐步在东吁叛逆境内站稳了脚跟,这其中的李,林,邓,海四族更是其中的翘楚,在奴隶贩卖上他们掌握着极强的话语权……”
    坐于龙椅上的楚凌,听着秦至白、臧瑜等大臣讲述的种种,不时生出感慨之下,心中对东吁叛逆一战的决心更大了!!
    有时机会只有一次,真要是错过了,可能今生都不可能再遇到了。
    跟太祖朝、太宗朝时期的东吁比起来,这一时期的东吁境内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等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关键是统治阶层的党争、腐败、弄权等,加剧了自身的矛盾与冲突的同时,还使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关系愈发尖锐,这点通过不断生出的哗变、叛乱就能看出一二。
    除却这些外,外部就更不用说了。
    北虏跟过去比起来,不是在拓武山脉的受损,真正的危机是来自内部的权力更迭,一场爆发的冲突与厮杀,导致北虏国力受到了严重损失。
    南诏的储君死了,死在平叛的途中,还有在北重要关隘龙虎关,被大虞给趁乱夺取下来了,这足以看出南诏境内的局势有多复杂。
    西川呢,内部激烈斗争是一方面,尤其是夺嫡产生的风波,对西川国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关键是西川跟北虏的关系交恶,这产生的微妙变化是极不寻常的。
    ‘大虞还是那个大虞,可是周边的强敌,特别是各处的地缘环境,却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啊。’
    也是这样,使楚凌心中生出感慨,‘国与国之间的争斗,往往看的就是谁先撑不住,这个撑不住是战略层面的,一旦出现滑坡或变数,这不止会在本国境内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还会给地缘形势带来较大的变动。’
    ‘对这一时期下的大虞来讲,此时攻打东吁叛逆,并且紧密围绕彻底倾覆展开,这的确还有不小的压力,毕竟打这样的仗,不止要考虑国内情况,大虞和东吁比拼,还要考虑其他层面。’
    ‘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该时期下的整体形势,跟太祖,太宗所在时期的整体形势比起来,大虞是占有一定的优势与先机的,接下来就看如何把这些优势与先机扩大,继而作用到前线战局上了!’
    这场在御前召开的特别廷议,是为了充分汇报与总结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