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大同婆姨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查明身份,处理方法同上。”
    刘承恩身躯一震,磕头如捣蒜道:“陛下!老奴知错了、老奴知错了……”
    “你忠心于朕,朕十分清楚,但朕不想让自己人身边留下把柄,明白吗?”
    “老奴知道了!”
    “下去吧。”
    “陛、陛下,那两位从锦衣卫要来的大同女子,是、是老奴献给陛下的!”
    刘承恩跪地道:“那两位女子乃是大同婆姨中的佼佼者,是由专人训练,本来就是留下来拉拢高官的,被老奴获得。”
    “这两女子虽然出身贫贱,但是样貌身段全都是一等一的好,比之后宫嫔妃……”
    “唉……朕实在是看不得这些苦命孩儿,就留在宫中吧。”
    郑毅挥手道:“处理完你的私事后,再来伺候。”
    “诺!”
    刘承恩再次使劲磕头,随即跪在地上不断的后退,如同一只老狗一般。
    直至回退到了大殿门口,再次磕了几个头,才缓缓起身,踉踉跄跄的离开了大殿。
    “刘承恩……”
    郑毅喃喃道:“毕竟只是个普通人,而且已经五十高龄,没有几年好活了。”
    “就让他在宫中安享晚年吧。”
    是夜。
    郑毅于白玉京内临幸两位大同婆姨。
    不得不说,不愧是号称‘四大名妓之首’的大同婆姨,比之普通女子更加热情、更加的水润,让郑毅流连忘返。
    正永七年,元旦。
    帝率百官于太庙祭天,是日天降大雪,百姓尽皆欢腾。
    瑞雪兆丰年,此乃大吉!
    正永七年,元月初十。
    刘承恩奉帝旨意,对大同王氏及其八大并商者抄家。
    抄得白银八亿六千万两,黄金三千万两,古董字画、金银珠宝无算。
    令,还有大量田产、山林、房产、店铺等等待查抄。
    户部、工部、礼部共出动六十余位官员前往查抄,由锦衣卫监视,预计完全查抄完需要三个月左右时间。
    正永七年,元月十五日。
    上元节,帝亲赐上元灯节,与民同乐。
    是夜,京城共发生七十二处火灾,烧毁军民房屋二百三十五栋,居民伤亡五十二人。
    帝大家震怒,斥责五城兵马司及京城府尹,下令彻查。
    同时,命户部、工部修缮居民房屋,救济灾民。
    正永七年,元月三十日。
    大朝。
    有二十一位五品以上官员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刘承恩,言其收受贿赂、打压异己、残害忠良。
    并且在并商一案中收取并商贿赂、七位女子,中饱私囊,侵占国产,应赐斩立决!
    刘承恩气呼呼的看着眼前站立出来的二十余位大臣,眼神差点都要杀人了。
    他可是为陛下办事啊!
    那些财宝,陛下都已经答应给咱家了。
    还有那七位女子,都是自愿跟随咱家的,咱家可是好人啊。
    放她们回去,她们没有一技之长,只会伺候男人,最终归宿还不是花街柳巷?
    如此,为何不跟了他,还能搏一个清闲安稳?
    自己虽然不能人事,但对她们也是极好的。
    怎么到了这群官员口中,居然变成了霸占良家女子?
    实在是……冤枉啊!
    “陛下……”
    刘承恩艰难回头,他的生死都在郑毅的掌握中。
    郑毅想要杀他,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这时候的他,才明白了势力的可怕之处。
    郑毅淡声道:“刘承恩所做一切之事,朕已知晓,亦是朕之主意。”
    一句话,将这些官员弹劾刘承恩的话语给按住了。
    诸多官员也是无奈,只能是退了下去。
    这时,徐牧军突然侧身道:“陛下,臣有本启奏。”
    “哦?徐爱卿有何要事?”
    徐牧军道:“臣回京已有月余,如今莽荒二州初定,但州内亦有大量武国探子和匪盗,臣愿意早已返回莽荒二州,镇压二州动荡。”
    郑毅道:“徐卿不急,朕还有要事要和你商议呢。”
    他可不想让徐牧军这么快离开京城,徐玄武那边事还没解决呢。
    徐牧军道:“不知陛下有何要事?”
    郑毅心中一动,道:“朕意图成立大虞军校,选举军中合适年轻将士与有意向军方发展的士人入校学习,如国子监一般教授年轻将士。”
    “啊?”
    不只是徐牧军,就连其他大臣也被郑毅这一突然袭击给搞蒙了。
    军校……
    是什么玩意儿?
    专门培养将士的地方?
    但是我大虞已经侵占了武国两州之地,而且大虞境内叛军也已被镇压,没有地方打仗了。
    陛下怎么还要培育武将?
    “正所谓居安思危,我大虞占了武国两州之地,此仇武国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郑毅道:“待武国新王以定,势必会反攻莽荒二州,为此我大虞更该注重培育年轻武将,以充实军队。”
    “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这……
    诸多大臣议论纷纷,神情古怪。
    建立军校?
    和国子监同级?
    那群只会打仗的武夫,岂不是要和他们文官相提并论了?
    诸多大臣的眼神,全都望向了最前方的内阁。
    如今整个内阁当中,只剩下三人,威势大不如前。
    卢向清迟疑了一下,列身道:“陛下,我大虞读书人全都精通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无不精通。”
    “以微臣看来,国家危难之际我等文官亦可上阵杀敌。此事,还望从长计议。”
    李元浩也列身道:“陛下,卢大人所言甚是。”
    “当务之急,我等还是要优先完成陛下您设立的‘五年计划’。”
    “其中雍州大运河因叛军之事直到现在还未开始,京安大运河亦是刚刚动工,此两项工程需动用百万民夫。”
    “朝廷精力,实在有限。”
    另外一位辅臣郑宗兵,却并未说话,而是在考虑着什么。
    “兵王叔,你有何看法?”
    月初了,爆更一个月,求个月票~!!!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