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作为一个皇帝,李隆基对贪官的定义自然不像寻常百姓那样。
其实他很清楚手底下的那些官员,根本就没有一个是经得起筛查,清清白白的。
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再清廉的官员跳进了官场这个大染缸都会染上铜臭之气,很少有人能够例外。
就比如,刚刚查过的户部郎中叶青,他如果想查的话,任何一个大臣的那些小算计,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所以一般而言,贪只要不是贪的太过分,不搞得民怨沸腾,不触及一些底线的话,当皇帝的都会选择无视。
甚至,有些皇帝巴不得手下的人贪一点,手上拿了你的把柄,你自然就会乖乖听话了,否则随时可以揪出一条理由来砍了你的脑袋。
而这次,杨知义调查这件案子,却被人买凶暗杀,这显然就是李隆基不能接受的底线之一。
他已经决定要严查此事了,如果说这是真的跟韩明和叶青脱不了干系,李隆基也绝对不会看在韩明父亲的面子上就对他有所宽恕。
触及底线的人都要严惩,尤其是这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让李隆基本就开始变得猜疑暴戾的性格,向着更极端的方向开始发展了。
“对了,蔚州王元琰一事,他们准备如何处理?”
从这件事上,李隆基又联想到了最近朝堂上争吵的比较厉害的另一件事,于是扭头问向了高力士。
高力士如实说道:“三省的两位宰相,还是主张还王元琰一个清白。”
“还有人则是觉得人赃并获没有什么好继续调查的,应当趁早把他押解回京,给蔚州百姓一个交代!”
李隆基冷哼一声说道:“一个刺史之位,都能让他们抢破头。”
“这些人怕是朕嘴里露出来的一点残羹剩饭,他们都巴不得抢到手中。”
“告诉张九龄,他们不是喜欢查吗?那就让他们查个够。”
“你暗中派人盯着,看看有那些人会出手干预此事。”
李隆基并不反感这种混乱的局面。
甚至在某些事情上,朝堂上,要出现两种乃至以上的声音李隆基才会感到安心。
那天要是就某些事情,大臣们都能达成一致的意见,那李隆基反而要小心了,因为大成本都联合到一起了,他这个皇帝就很容易被架空。
有斗争,有利益冲突,他这个皇帝从中周旋才,能始终保持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所谓帝王制衡之术便是如此。
“明白,奴婢这就吩咐下去!”
……
离开皇宫,杨知义先是回了一趟家里,乔装打扮了一番,换了新衣裳之后,他便去了明月楼。
明月楼中,李瑁和他再次相见。
杨知义看到李瑁,立刻拱手说道:“殿下,幸不辱命,已经按照您的要求,让陛下知道了此事。”
李瑁望着杨知义,满意一笑,旋即点头道:“杨大人,那本王就谢过了。”
“你放心,此间事了,如果能扳倒韩明,我会想办法在父皇面前帮你争取到户部侍郎的位置!”
杨知义闻言,脸上笑容更盛。
没错,这就是他,费这么大功夫帮助李瑁的原因。
真以为仅凭借着杨玉环的交情,就能让他冒着杀头的大罪,替李瑁隐瞒李隆基做这些手脚吗?
说到底,这也是一场交易罢了。
杨知义的大哥,如今是户部员外郎,混的还不如他这个大理寺少卿呢。
更可怜的是杨氏一脉如今入朝为官,身居高位者,就数他们两个最是显赫。
他们做梦都想重现弘农杨氏千年来的光辉,这次跟李瑁之间的合作就是个机会,如果能拿下户部侍郎这个重要的位置,那么一切就都会发生转机。
五姓七望,再过几十年,上百年,说不定也要把他们姓杨的加进去了。
“杨大人,你做的那些事没露破绽吧?”
“父皇提醒你一句,父皇生性多疑,你说的话他并不会尽信,而是会派人仔细调,万一让父皇发现什么端倪,可就不妙了!”
望着李瑁满含深意的表情,杨知义自信一笑。
“殿下,下关为官多年,虽如今只是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可在某些事情上却也没有殿下想的那么稚嫩。”
“殿下尽管放心,不论是昨晚的刺客,还是那些卷宗,我都已经处理干净了,陛下就算查,也查不出什么。”
不错,所谓的刺杀都只是他自导自演的。
要调查的案件也仅仅只是因为这件案子恰好和叶青有关,叶青又有可能因为此事向韩明求助。
所谓的,他发现这卷宗有什么端倪,想要重新调查,完全就是找了个理由罢了!
毕竟他身为大理寺少卿,一天各种近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没工夫处理,谁有心思去翻几年前的卷宗?而且还是刑部没有调查清楚的。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