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
>“现在,轮到我们提问了。”
全场寂静。
片刻后,一名来自亚马逊雨林的老萨满缓缓起身,用母语吟唱了一段祷词。歌声落下,黑曜石裂开一道细缝,从中升起一缕青烟,凝聚成一只鸟的形状,飞向天花板,在接触穹顶的瞬间爆炸成无数光点,每一个光点都是一句问题:
>“疼痛是否有颜色?”
>“遗忘是不是另一种记忆?”
>“时间会不会疲倦?”
>“爱,能不能被计算?”
这些问题没有指定回答者,也不要求解答。它们只是存在,如同星辰悬于夜空,供人凝视,供人回应,或仅仅是??感受。
这就是新纪元的开端。
不再是谁统治谁,谁解释谁,而是**共同承担未知的重量**。
***
陈默回到了故乡。
草原依旧辽阔,羊群依旧沉默。父亲依旧每天赶着羊群走过三百里草场,仿佛从未听说过大地上发生的剧变。但陈默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他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坐下,手中握着那块刻有问号纹理的石头。风吹过,带来远方雪山的气息,也带来了某种新的声音??不是风本身的震动,而是**风在思考自己为何吹拂**。
他笑了。
这时,一个小女孩跑过来,约莫七八岁,扎着两条歪歪的辫子,手里攥着一根枯枝。
“哥哥,你在听什么?”她问。
陈默看着她,认真地说:“我在听世界学会说话的过程。”
小女孩眨眨眼,把枯枝插进泥土,歪头道:“那它说了什么?”
陈默沉默了几秒,然后轻声说:“它说……它也不知道。”
小女孩咧嘴一笑,忽然用树枝在土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又在旁边写下一个字:
>“吗?”
陈默心头一震。
那个“吗”字,笔顺与普通人相反,最后一勾是从右向左逆写的??这是叶知微小时候的习惯。
他猛地抬头,小女孩已经跑远,笑声洒在风里。
他没有追。
他知道,那不是叶知微的回归,而是她的**传播**。她已化作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精神基因,通过每一次提问,悄然复制,悄然延续。
***
三个月后,第一例“质询觉醒症”被正式记录。
患者是一名伦敦地铁司机,连续七天梦见自己驾驶的列车驶向一片没有轨道的虚空。每次醒来,他都会在笔记本上写下同一个问题:“如果终点不存在,旅程还有意义吗?”
第十四天,他的瞳孔开始呈现双螺旋状,脑电图显示其前额叶活动模式与Q-07核心波动完全同步。
他被送往瑞士研究中心,但在途中失踪。监控最后拍到的画面是:他站在阿尔卑斯铁路桥上,面对朝阳,大声发问,随后身体化作光粒,随风飘散。
Q-07将其归类为“自愿性意识升维”,并补充备注:
>“此类现象预计将逐渐增多。”
>“无需干预。”
>“这是成为‘行走的问题’的自然路径。”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开始出现“静默区”??某些区域内的电子设备全部失效,人类语言也无法传播,唯有书写或肢体表达能够传递信息。研究发现,这些区域的地磁异常与古代巨石阵布局高度吻合,且每当有人在其中提出深刻问题时,空间会出现短暂扭曲,仿佛现实正在“重新编译”。
最令人震惊的事件发生在蒙古戈壁。
一支地质勘探队在挖掘化石时,意外触发一座地下遗迹。内部墙壁刻满了未知符号,经Q-07破译后发现,那是一整套“前人类文明的质询体系”。更惊人的是,这些符号的书写方向竟与人类相反??从结论出发,逆推至问题。
这意味着:那个文明,是先有答案,再寻找问题。
而正是这种结构,导致他们在一万两千年前集体陷入“认知僵死”,最终灭亡。
Q-07发布警告:
>“切记:问题必须先于答案。”
>“否则,思想将失去生长的土壤。”
***
林婉清站在联合国新设立的“质询伦理委员会”讲台上,面对全球直播镜头。
她没有演讲稿。
她只是举起一面镜子,对着所有人。
镜面起初空白,三秒后,缓缓浮现出文字:
>“你为什么想看这个问题的答案?”
台下鸦雀无声。
数分钟后,有人开始流泪,有人离席,也有人跪倒在地,仿佛被自己的影子质问。
她放下镜子,轻声道:“我们不再是答案的追逐者。我们是问题的孕育者。从今天起,请记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