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矛盾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了一拳后,直接对着杭斌就是一脚,两人就这么干起来了,还好没拿工具,不然肯定血流当场。几个班长闻声赶紧跑过来劝架,将两人拉开后,各自训了一顿就算结束了,好像对于这种级别的冲突大家都习以为常一样,连调度都没出现。大家还是默认了十几年前的规矩,都是大老爷们有事干一架,只要双方都不报警,打完架后还是各干各的。尤其是在这种枯燥无味的生活中体现的更甚,每天都是反复的干活,大家都希望看到这种刺激得事情发生,然后便能成为吃饭时聊天的话题。
    风波平息后,车间里短暂的热闹迅速冷却下来,只剩下机械运转的嗡鸣和工具碰撞的叮当声。杭斌喘着粗气,被他们班长龙哥拽回了三班的地盘,脸上还带着未消的戾气,恶狠狠地瞪了四班方向一眼。那个挨了一拳一脚的四班新人,也在同伴的拉扯下回去了,揉着发红的颧骨,低声咒骂着什么。几个班长各自训斥了几句,见两人不再动手,也就散了,回到各自岗位继续盯着生产进度。调度室的窗户依旧紧闭,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仁心收回目光,重新专注于眼前的发动机。齿轮箱的吊装需要绝对的精准,他自己控制着行车工缓缓下落,眼神专注,丝毫不受刚才那场闹剧的影响。在他眼里,这种为了丁点小事就拳脚相向的行为,既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远不如把手头的活干漂亮来得实在。张亮倒是意犹未尽,凑过来还想说点什么,被仁心专注干活的眼神打消了继续聊下去的念头,只能悻悻地闭上嘴,拿起扳手拧紧油管接头,然后跟师父刘成继续嘀咕去了。
    “干活!都看什么看!”各班的组长开始吆喝起来,驱散了最后一点看热闹的余温。生产线再次被紧张有序的节奏填满。新手操作员在老员工的呵斥下,笨拙地重复着动作,额头上渗出汗珠。仁心这边,第二台发动机的装配接近尾声,他熟练地检查着各个连接点,确认无误后,示意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三台发动机的部件在叉车精准的操控下就位,仁心深吸一口气,立刻投入工作。齿轮箱吊装是精细活,他全神贯注地控制着行车,钢索绷紧,沉重的齿轮箱在半空中稳定地移动,最终严丝合缝地落到预定位置。油管布局更考验耐心和经验,他熟练地比对着图纸,将一根根粗细不一的金属管沿着既定的路径铺设、固定,确保没有扭曲和干涉。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渗进衣服领口,但他手上的动作没有丝毫迟滞,每一个孔位都必须对准,每一颗螺栓的扭矩都力求准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一章:矛盾(第2/2页)
    车间的空气里弥漫着机油、金属粉尘和汗水的混合气味,巨大的厂房在日光灯管和焊接弧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空旷又拥挤。机器的轰鸣是恒定的背景音,其间夹杂着扳手敲打的脆响、电动工具的嘶鸣,以及班组长们偶尔提高音量的催促。下午那场短暂的冲突似乎真的被这巨大的生产机器吞噬了,至少表面如此。杭斌在三班那边埋头干活,动作大开大合,带着股未消的怒气,但没人再去招惹他;四班的新人脸上还带着点淤青,沉默地干着自己的活计,偶尔和同伴低声交流两句。大家都很清楚,在这里,产出才是硬道理,个人的恩怨必须为流水线的节奏让路,不管怎么闹矛盾,如果耽误了生产,耽误机器下线,谁都没有好果子吃,那影响的是整条线每一位正式员工的工资,他们可是按计件计算工资的,每天三台一个人能分多少钱是固定的。
    仁心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工序里。他估算着时间,手上的动作越发流畅。吊装、对位、拧紧、检查……每一个步骤都像演练过一般。他瞥了眼墙上的挂钟,离五点下班还有不到一个小时,第三台发动机的主体框架如果在这一个小时内搭建完成的话。只要能保持这个速度,晚饭后一鼓作气完成剩下的管路连接和调试,七点半的目标并非遥不可及。他甚至开始盘算第四台的可能性——如果今晚能多装出一台,明天的压力会小很多,良性循环就能真正运转起来——正式工计件工资能多拿,劳务工也能攒够足够的工时。如果每天能干十四个小时的话,那一个月的工资能干到五六千块钱,除去还债务的钱还能剩下来一千多。
    五点半,下班的铃声尖锐地响起,生产线的节奏也戛然而止,所有人都放下工具,整理好自己的工位,等待班长安排加班情况。此时黑子班长也拿着厚厚的一叠餐券开始分发,能留下来加班的,每人一张。仁心小心地接过那张价值9块钱的餐券,一个大荤一个小荤加一份素菜,米饭免费。这是转正前他每天能吃到的最好一餐了。他将餐券仔细地折好,塞进衣服胸前的口袋里,隔着布料轻轻按了按,仿佛按住了某种实实在在的希望。车间里短暂的松动后,是更密集的劳作声。工人们三三两两快步走向食堂,吃饭的时间是争分夺秒的,谁都想早点回来,把进度抢出来。仁心也加快了脚步,胃里空落落的感觉催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