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把他干过的事儿说一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十九章把他干过的事儿说一遍(第1/2页)
    土地兼并这个问题,自古有之。
    在现代社会,或者说我们认为的现代社会之前。
    人,田,是最重要的资源。
    早期奴隶制时代,因为人类的空间扩展不足,所以实际上不缺钱,缺的是人。
    而随着中晚期奴隶制时代的华夏发育的越来越完全,田已经被占光了,反而人口过多了,到处是没有饭吃的人。
    所以有了国人、野人的说法。
    国这个概念也从城,慢慢延伸到了后来意义上的国。
    而随着华夏式的封建时代的开启,这种螺旋上升又开始了。
    田,人,互相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互相攀爬。
    这种事情,对于国外的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在封建时期探索到隔绝的地理单元的尽头,所以从来都没有满足过‘田不够用’‘人不够用’的条件,所以他们的封建社会和华夏的封建社会其实是两码事。
    而在华夏的封建社会一开始,土地兼并就成为极其复杂的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甚至可以粗暴一点说,土地兼并到尽头,王朝就毁灭了。
    一般来说,王朝初年,田多人少,土地兼并不严重,而抢人口才是重点。
    到了王朝开始进入成熟期,人多了,田相对的就少了,土地这种封建社会唯一T0级别的生产资料就成为了抢夺的核心。
    土地兼并,也就开始了。
    虽然,目前大宋官方计算的人口总数,差不多是一千万户。
    大宋只计算每户的男丁,这个阶段平均一点六左右,这么算的话,全国差不多三千万人。
    但,这个数据一定是假的。
    因为,田多人少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大规模土地兼并。
    所以一般来说,1111年的北宋人口差不多一亿,往回倒的话,在1030年差不多是六千万左右。
    也就是说,有一半的人口被藏起来了。
    这些问题,赵祯虽然不是事后诸葛亮,虽然事前猪一样,但是因为得到的信息序列不同,他也是有一些感觉的。
    现在重新思考审视起问题后,赵祯开始独自翻阅史书。
    翻久了,赵祯就发现了问题了。
    土地兼并时期的人口,一般非常多。
    怎么自己的人口比太宗时期还少,但土地兼并严重这么多?
    这个问题,史书里面早有答案。
    世家会藏人口。
    可是,摆在赵祯面前的是一个无解难题。
    世家……在哪儿?
    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世家摆在明面上,明知道世家在哪儿,就知道人口在哪儿。
    现在……世家在哪儿?
    大宋哪有世家?
    人呢?
    田呢?
    赵祯并不聪明,但他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有好处的,他可以不发火的去思考,再笨的人只要参考资料多,终究是能翻到部分难题的原题以及答案的。
    赵祯,开翻。
    ……
    院子把事情讲给了章旷听。
    喝茶的章旷听完,若有所思。
    陈翰林?谁?路边一条,不认识。
    只是这事情的发展,和章旷一开始想的还不太一样。
    章旷一开始以为,会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参与对抗,这样一来陈尧咨就能把对抗升级一下。
    这样一来,就能在朝堂上阐述更多。
    朝堂上,现在有两种人,一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种是虚伪的利己主义者。
    而虚伪的利己主义者,以忠君爱国的形象出现,包装自己的形象。
    章旷现在想要抬出实用主义。
    用实用主义,去撕开虚伪的利己主义者的包装。
    朝堂上,不怕那种干八分事儿,贪两分利的人。
    最怕的是不干事儿,贪两分利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五十九章把他干过的事儿说一遍(第2/2页)
    后者比前者还可怕,因为从道德上你拿他没办法。
    而当这一类人数量太多时,审查制度实际上就失去作用了。
    章旷以前在网上也是老是被这个问题困扰。
    有一部电视剧,叫《人民的名义》,里面有个心怀宇宙的孙连成。
    此人一开始是观众唾骂的对象。
    在收视火爆,老百姓都在看的时候,谁看见孙连成都来气,都要骂他几句。
    但是后面,收视热潮退去,老百姓不看这剧了。
    情况就变了。
    《孙连成真的该骂么?》
    《全剧唯一的好人》
    《人民还欠他十五块》
    为什么?因为老百姓要过日子,不会抓住一个虚构的人物天天骂十年如一日的骂,大家还要过日子还要赚钱,哪有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