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第一股风潮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掉叶子,依旧是绿的。”
    司马光:“那我发现淮河以北的地方,冬天树会掉叶子。”
    沈周:“那你知道淮河以南为什么冬天树叶不掉吗?”
    这把司马光难住了。
    他们这才意识到,要总结出一条定理,是非常艰难的,虽然生活中很多东西,自己经常不屑一顾。
    但如果真的思考起来了,就会发现,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太难总结了。
    一个常见的现象背后,经常会牵扯出一个根本理解不了的现象,需要解释一个自己完全不懂的问题。
    当然,其中大部分问题,如果有靠谱的方法论,是很容易解决的。
    但是,章旷没有告诉他们任何方法,没有给他们任何思考工具思维工具。
    原因也简单,在只有一部分人认字的时候,产生的科学萌芽是假的,随时都可能被权力覆盖。
    只有广泛的认知,才是科学。
    在大宋眼下的环境,就算你发现了相对论又能怎么样?吕夷简明天就能用他技高一筹的算计把你整死。
    甚至都不会宣布你是妖人,你写的东西谁也别想读到,传不下去,算什么科学?
    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经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所有人都把关注重点放在了可检验,客观事物,系统性,这些词上。
    却没发现,对于科学定义,落足点是知识两个字。
    而知识,和教育是强制绑定的。
    如果不存在自学,那就不存在科学。
    所以,应天书院此时所有学生都在思考。
    并且诞生了一些喜人的成果。
    比如周敦实根据水往低处流,逐渐发现了一个道理,几乎所有东西,都会往地上掉,除了风吹时的鹅毛和磁铁下的钉子。
    但,这些都不是科学。
    在没法绕过学阀把知识传承下去之前,科学是不存在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现代觉得中华古代没有科学只有技术,是一个道理。
    因为穿不下来。
    具体传不下来是后人不愿意学,还是前人没总结好,还是某个臭不要脸的朝代的皇帝毁掉了传承,都是你内部的事情,结论就是古中华没有科学。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让更多人认字。
    而章旷,不会把自己的目标告诉任何人,只是去做。
    但,让章旷感到惊讶的是。
    天下英雄,真如过江之鲫。
    因为开酒楼,专门被聘入应天书院,以前只是应天城县衙酿酒师傅的杜棒子,发现了一些了不得的东西,章赤,帮他记录了下来,递给章旷看。
    看完之后,章旷都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这个世界上,天才太多了。
    这个人甚至没有名字,因为酿酒,天天拿着一根棒子,所以叫做杜棒子。
    他,在观察总结定理运动开展第十五天时。
    发现了细菌!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