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34章请问父皇,还有更好的皇帝人选吗?(第1/2页)
“你如何肯定会越来越强,别说全靠想象!
想象的话,谁不会呢?”李世民不服。
“至少我的儿子,甚至孙子这一代,会执行我的意志。
让整个大唐全球化,让整个大唐的全球王爷,都努力发展好自身麾下的一切,好好的赚取身后名。
经过三代甚至四代,这种类似于规矩的东西,就会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之中。
万一谁不争,自然有想要争的起来。
还是那句话,我给他们定了规矩,他们有些人虽然会根据情况改变。
但在我活着的时候,必然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就好像始皇帝,立下郡县制和皇帝制度之后。
即便他的秦已经灭了,真正的有识之人,看到了这其中的好处,便会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种传承,甚至会突破血脉关系。
导致历朝历代以来,哪怕是身处乱世,哪个枭雄都是为了统一。
谁要敢搞占地一偶,就花天酒地那一套,谁就会很快灭掉,哪怕手下都会和他离心离德。”
“行吧,可哪怕你这一套能够执行下去,你又如何保证,最后不会互相攻伐?”
“我难道没有说过,哪怕是互相攻伐,那最后也还是李唐吗?
当然,这一点是我不想看到的。
所以,我当然要给他们树立一个全新的目标,比如说天上的星辰!
更何况,你以为到时候,还是谁想打就能打的吗?
到那个时候,大唐的民智已经全面开化,而且必将物资充足。
这种情况下,谁不想过安定的日子?
就算有那么两个野心勃勃的王爷,想要干点什么事情,他也得有人支持呀!
到时候,可不是面对外国,大家可都是李唐的皇室,都是一家人呢!
更何况,我个人还有一套计划。
不管王爷还是皇帝,都在五十岁的时候退位让贤。
王爷也不是世袭制的!
我的想法是,下一代的王爷,是我的儿子们。
再往下一代的王爷,是下一任皇帝的儿子们。
总之就是,全球每一代的王爷,都是当代皇帝的亲兄弟,这样也能够杜绝一些事。
还是那句话,只要有我在,这个规矩最起码能传承三到四代。
而三四代之后,我肯定已经入土为安了,那我管不着了。
但是想来,既然已经持续三到四代了,五代也不难吧?
五代之后,那就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跟我还有什么关系?”
李世民表情古怪,反问道:“你就能确定,你能活这么久?”
“你们都能活那么久,我还活不到?”李承乾反问。
“好,那些退位下来的王爷呢?
他们当王爷当得好好的,你逼着他们退位下来,他们怎么办?”李世民再问。
“我都能退位,他们为什么不能退位?
人老糊涂了,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精力也没有年轻的时候那么旺盛。
为什么不安安稳稳的落地,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去到处走走,看看自己曾经治理过的江山?
非要赖在那个位置上,动弹不得?
还是那句话,只要我来带这个头,至少五代没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434章请问父皇,还有更好的皇帝人选吗?(第2/2页)
五代之后,他们如果能够齐心协力,只怕真的已经踏入星空了。
到那个时候,面对更加广阔的天地,谁愿意只盯着锅里那点?
欲望难填,那就努力把东西做大,包括这江山社稷。”
“呼……”
虽然李世民还是感觉,李承乾说的这些太过理想化。
但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有计划的。
“行,那你告诉朕,你怎么保证,你不会养出你自己这种逆子来?
到那个时候,只怕是天更高皇帝更远!”李世民嘲讽道。
“他们没我这种本事,也没人有我这种本事!”李承乾淡淡道。
“你……你这是胡搅蛮缠!”
李世民羞恼,狠狠一甩衣袖。
“呵呵……父皇你别生气!
皇权这东西,在十步之外,千里之内。
换句话说,被人靠近了,皇帝也是人,也能被一刀砍死。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皇权也没人听。
所以,皇帝需要无数大臣和地方官,集合形成这种权威。
我的孩子,学习了启蒙教育之后,在开始塑造性格的年纪,去体验农夫的生活。
就算他们性格想要乖戾,也乖戾不起来。
同时,过了十二年的宫中生活,突然从最好的环境,落入到平民百姓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的历练。
然后又经过三年经商,见识三教九流,见识人心。
虽然我不敢保证,他们会变成什么样的性格。
但是有一点,他们必然知天下,懂人心,而这正好是皇帝最重要的素质!
皇帝也好储君也好,最重要的不是自己才高八斗,而是能识人用人,能把目光放到全天下。
要论才高八斗,有的是朝臣能够达到。
为何要像教臣子一样,去教导未来的皇帝?
也或者说,作为臣子的,凭什么能教导好一个未来的皇帝?
两者根本不处在同一个位置上,如何去教?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皇帝,本就该在这天下的熔炉之中去历练,而不是大臣说什么就是什么,夫子说什么就是什么。
这种历练出来的新君,能够看出奏疏上,隐藏的一些东西。
能够看清楚每一个大臣,或者身边人的目的。
能够在做商人的历练之中,知道该怎么用人,该怎么平衡各方。
请问父皇,还有更好的皇帝人选吗?
皇帝,不就是这天下资源的调配者吗?”
李世民被问的陷入沉思之中,就连长孙无垢,也在李承乾的诉说之中,第一次清晰的认识到,皇帝究竟是什么。
皇帝并不只是权势,反倒是天下资源的调配者。
“其实,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
刘邦四五十岁还在偷鸡摸狗,他除了识人用人,哪方面他都比不上手下的大臣,更加不可能跟项羽比,但他却开创了汉朝!
反面教材就是杨广,他是属于深宫之中长大的皇帝,只会攻于心计。
有高远的心智却不符合实际,最终弄得自己国破家亡。
有这两个实实在在的例子,父皇你还不明白,当皇帝究竟需要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