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道爷带操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交给教育局和公安备案。”
    “可法律程序需要时间。”温知夏叹气,“而且……你知道的,基层资源有限。太多孩子等着被听见,但我们救不过来每一个。”
    陈拾安望着窗外晨雾中的山峦,缓缓道:“那就让我们先把这一个,救回来。”
    当天下午,联合工作组抵达村庄。由派出所民警、学校心理老师、社区社工组成的小队入户走访。起初石头母亲拒不配合,情绪激动,甚至砸碎茶杯威胁“谁敢带走我儿子”。但在看到儿子画的那幅画时,她突然怔住了,眼泪无声滑落。
    当晚,她在心理咨询视频连线中第一次坦白:
    她年轻时曾怀揣歌手梦想,却被骗婚、家暴、抛弃。生下石头后,社会歧视让她难以再就业,只能靠零工度日。长期压抑让她酗酒成瘾,而每次醉酒后,她都会梦见自己站在空荡的舞台上,台下只有一个小孩在鼓掌??那是她唯一还能感受到被爱的时刻。
    “我不是不爱他……”她在镜头前哽咽,“可我太累了。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我害怕他将来也恨我……”
    这段对话被加密上传至“青囊云”数据库,标记为“典型代际创伤案例”,自动推送至全国五百所试点学校的教师培训课程中。
    三天后,石头母亲自愿接受为期一个月的心理康复治疗。石头则被临时安置在学校宿舍,每天放学仍来“倾听角”画画。有次他递给陈拾安一张新作品:画面是一座桥,桥上有两个人影牵手走过,天上飘着许多彩色气球。
    “这是我梦见的。”他说,“我和妈妈一起回家。”
    陈拾安把画钉在墙上,和其他孩子的作品并列。其中有幅涂鸦写着:“谢谢你听我说话。”
    十月,教育部召开“青少年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推进会”,首次将“被动响应”转向“主动倾听”作为核心政策方向。会议播放了一段纪录片片段:戈壁荒庙中,风雪交加,一个褴褛道士跪在门前,怀里抱着昏迷的女孩,反复低语:“别怕,你说吧,我在。”
    会场鸦雀无声。
    会后,一位来自西北农村的校长找到陈拾安:“我们那儿没有心理老师,也没有专项资金。但我们有一间废弃的图书室。我能把它改成‘倾听角’吗?”
    “当然可以。”陈拾安微笑,“只要有人愿意坐下来听。”
    十一月初,全国已有两千三百七十六所学校挂牌设立“心灵驿站”。赵岩团队开发的“情绪地图”实时显示:红色预警区域集中在西南山区与东部沿海务工集中地,而绿色缓释带正缓慢扩张。
    与此同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某日凌晨三点,系统突然触发最高级别警报??一名匿名用户连续发送十七段语音,内容混乱、语速极快,夹杂着哭泣与喘息:
    >“他们都在笑我……镜子里的人不是我……我把药片藏在枕头下面……如果明天没人发现,我就吃掉……”
    >
    >“我叫林晓雨,就读于江南省宜城市第三中学初二(四)班……学号23……我家住在幸福小区5栋302……”
    >
    >“对不起妈妈……我不是故意让你失望的……”
    AI情感模型立刻判定为自杀高危信号,地理位置通过设备IP反向定位锁定,信息同步推送给当地警方、学校及“青囊云”应急小组。
    温知夏带队连夜赶赴宜城。
    当警察撬开房门时,女孩正蜷缩在床上,手里攥着一瓶未开封的安眠药。她瘦得惊人,手腕上有旧疤痕,书桌上堆满试卷,最上面一张写着鲜红的“47分”。
    她抬起头,眼神空洞:“你们怎么来的?我没想让任何人知道……”
    “因为你说了。”温知夏坐在床边,声音温柔,“所以我们来了。”
    后续调查显示,林晓雨成绩下滑后长期遭受语言暴力:“笨”“拖后腿”“不如别人家孩子”。班主任公开批评她“影响班级平均分”,父母则不断追问“为什么考不好”。她尝试向朋友倾诉,却被嘲笑“矫情”。久而久之,她认定自己的声音毫无价值,直到那天夜里,她鬼使神差下载了“青囊云”APP,录下了那些话。
    奇迹般地,她活了下来。
    两周后,她在平台上发布第一条公开音频:
    >“我想告诉那天晚上听到我声音的人,谢谢你们没有当我是个笑话。我现在每天都会录一段话,哪怕只是说‘今天阳光很好’。我发现……原来我真的可以说点什么。”
    这条语音被置顶在全国“心语盒”首页,标题是:“一句‘我在’,救了我。”
    陈拾安听到这段时,正在教几个孩子辨认草药。他停下动作,闭目良久,然后轻声对身旁的学生说:
    “记住,治病的不是药,是希望。而希望,往往始于一次被听见。”
    腊月将至,山村迎来第一场雪。
    “倾听角”门口挂上了孩子们亲手做的灯笼,里面放着写满心愿的纸条:
    >“我希望爸爸不要再打妈妈。”
    >“我想让老师多叫我几次回答问题。”
    >“我以后也要当倾听员,帮别人说话。”
    陈拾安站在屋檐下看雪,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赵岩发来的消息:
    >“声纹诱导贴片已完成民用化改造,已申请专利。命名为‘回声计划’,首批捐赠一百台给偏远地区学校。”
    他笑了笑,回复:“技术要落地,心要先到。”
    片刻,温知夏也发来一张照片:林晓雨站在教室讲台上,手里拿着麦克风,面前是一群认真聆听的同学。黑板上写着一行大字:
    **“每个人的声音,都值得被世界听见。”**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山路、屋顶、田野。整个村庄安静下来,唯有卫生室的灯还亮着。
    陈拾安重新点燃煤油灯,翻开《听心录》新的一页。墨迹在纸上缓缓延展:
    >**“世人谓道在经典,殊不知,道亦在颤抖之声中。”**
    他放下笔,拿起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无数个声音交织响起??哭泣的、欢笑的、犹豫的、坚定的,像一条看不见的河,流淌在这个国家最隐秘的角落。
    而他,依旧坐在那里,静静听着。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