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学,也是自小号称天才的人物。但是那个同学那时候估计一定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因为有潘哥在,他永远是第2名。并且潘哥在平时的各种考试中成绩都比他多几十分,这在潘哥他们中学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那个哥们在攀哥的下面当了两年千年老二。为什么只当了两年呢?因为潘哥的高中就上了两年,然后就考上清华了。听潘哥说后来那哥们考到了复旦,不知道现在心理阴影有没有消除?
潘哥在上大学之前都不知道通信是个什么东西。那时候中国的电信市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七国八制。各大国际巨头分割中国电信市场的份额,比如阿尔卡特,比如北电,比如西门子,比如爱立信,比如朗讯。同时也出现了国产的巨大中华四家公司。熟悉当年电信市场的人都知道,巨大中华分别是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和华为技术。巨大中华这4个字代表着国人内心的期许。
所以等潘哥上了大学,了解了全球电信市场业态之后,一股壮志报国的豪情就油然而生,大家都是拼了命的学习。
那时候的清华校园里,学习氛围比现在要浓重的多,当然现在也很浓厚。几乎每个人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晚上不到12点不回宿舍睡觉,连潘哥这样的天才也不例外。因为潘哥上了清华之后才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是天才、都是状元。
那几年也是国内电信市场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也是电子信息专业、通信专业毕业生最好就业的年头。潘哥硕士刚刚毕业就被刚刚成立的信息产业部要了过去。
信息产业部是98年成立的,一共存在了10年,08年的时候被整体划入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就是工信部。
潘哥在信息产业部工作了两年,就遇到了失恋如此重大的人生事故。之后潘哥就主动辞职,然后去了坦桑尼亚,然后得了疟疾,然后差点把命留在了那里。
实际上潘哥从信息产业部离职不完全是因为失恋,还是因为看到他的大学同学赚的盆满钵满眼红。潘哥的同学要不被分到了部委,要不被分到了各地的电信局,要么就去了华为或者中兴。
98年他们毕业的时候,那些去华为的同学,一个月的基本工资已经是1万多块钱,再加上奖金,那在潘哥的眼中更是不可想象。而98年的时候国内平均工资水平是五六百块钱。
所以潘哥在得了疟疾,在国内休养了半年之后,又毅然决然的重回非洲,成了华为驻尼日利亚办事处的一名销售人员。
俗话说,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潘哥打工时代的高光时刻在他赴尼日利亚工作的第3年到来。潘哥刚到华为的时候,华为还没有打入尼日利亚市场。潘哥一个人带着两个助理在尼日利亚,作为开拓者待了整整三年,这三年内没有做成一笔生意,一分钱的东西没有卖出去,在刚刚满三年的最后,潘哥作为代表与尼日利亚第二大运营商签订了8,000万美金的GSM基站供货合同,创造了当年华为个人业绩的最高记录。潘哥也被记录在了华为海外征程的历史上。
牛逼的人物的想法与普通人不一样。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潘哥算是在华为呆住脚了。奖金拿到数着手软,年薪7位数都成了小头。但是潘哥却不那么认为。潘哥拿到分给他的奖金的第2个月,就向公司提交了辞职申请。
因为潘哥觉得他还有更大的人生目标要追逐,他需要在他真正热爱的战场创造自己的辉煌,那个战场就是股市。
潘哥与股市的初次接触,发生在他在信息产业部工作的那两三年。在那之前潘哥完全不知道股市是什么。
A股市场从94年到01年一直跌跌荡荡的向上上涨,虽然走势不那么美丽,但是总体是向上的,指数翻了几倍。
尤其是从1999年年中到2001年上半年,市场走的更是不错。不少投资者都在股市赚到了人生的第1桶金。
潘哥的同事中年轻人比较少,大多是在机关单位坐了一二十年甚至一辈子办公室的中老年人。他们每天的生活除了喝茶看报纸之外,最大的消遣就是聊股票了。
潘哥看到周围的同事竟然什么都不用做,研究研究股票就能赚钱。一下子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对潘哥这种人来讲,不会不要紧,没听过不要紧,没学过不要紧,只要他产生了兴趣很快就能弄懂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很快就能在那个行业里成为佼佼者。
凭潘哥那天才般的头脑,很快,不到几个月的时间,他就系统阅读和学习了经济金融学的各种知识,对股市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所以潘哥之所以从信息产业部辞职进入华为去做拿高薪的工作,还有第3个原因,就是想赚够本钱,然后进入股市,进入他心目中那个神圣的战场,实现他的人生理想。
潘哥的投资之路走的是很顺的。他从华为辞职之后,身上那几年存下来的工资奖金和项目奖金,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个千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