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九章孩子要上好学校(第1/2页)
今年,小雅中考成绩出来了,全县前三名。全家都很高兴。王征和刘贞老两口逢人便讲,我那小孙女县一中都不想去,省城重点中学派人过来抢她去呢。王旭和苏颖听了就说,爸妈您们千万别这么说,让人家内行人听了笑话,小雅成绩的确不错,现在只是面临着留在县一中还是去省城重点中学的选择。
为了小雅的高中学校选择问题,王征又专门召集了一次家庭会议。苏颖对王旭说,看来咱爸这次是高度重视小雅的学业,记得上一次召集家庭专题会议还是十六年前,专题研究你的婚姻问题,在那次会议上还形成了一套县级及以下的家庭婚姻理论,后来让我落入了你家设下的圈套,听说你爸那一套理论至今还影响着商业局家属院的老邻居们。
这次家庭专题会议参加人员:王征、刘贞、王茹、王旭、苏颖和小雅。王柬两口子和冯刚因故缺席。
王征的意见是,婚姻和事业是人生的两件大事,年轻时学业如何,会直接关系到能否考上理想的学校,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这次会议相当重要,关系到我孙女小雅的大好前程。我和你妈的意见是让孩子留在县第一中学,咱们县一中高考升学率一直很高,也曾培养出几个清华北大。我们小雅成绩优秀,肯定也会上个名校。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孩子留在县城,在我们跟前儿,家里能够随时照顾到,王旭和一中的校长也都熟,人家也能实实在在地帮助咱们共同把孩子管好、培养好。
苏颖说,从学校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水平来看,省城终究要高于县一级。小雅这次成绩非常优异,这次能够有资格进入省城高中,我想还是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县里有多少人托关系、走后门、交好几万的择校费都还去不了呢。你看人家高辉和欧阳晨露,三年前,通过市教育局的关系,想尽办法让儿子去了山海市实验中学,今年考上省城的本科院校,以他当年的中考成绩,能不能有学上都不好说。
王茹说,那年冯凯上高中时,成绩属于中等偏上,没有去省重点的机会。如果当时有机会,我想也会义无反顾地去省城。在孩子面临抉择的关键时期,可能自己还小,辨别分析能力差,对有些事还看不清,我们做长辈的,就应该替他们做出最优的选择。就像当年,我们姊妹三人,大哥和王旭学习成绩好,爸妈就坚持供他俩读书考大学,我当时成绩一般,考高中希望都不大,所以咱爸就毅然做出决定,自己提前两年退休,让我接班参加工作。虽然现在单位不行了,但当年父母的决策依然是正确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九章孩子要上好学校(第2/2页)
王旭说,姐,我听了半天,没搞明白,你到底是支持哪方的观点。
王茹笑着说,我不是搞两面派,怕得罪人不愿表态,只是觉得有些事情实在是不好选择,怪不得当年上学时我最怕的就是做选择题,那时认为四选一真难,要是二选一就好了,可是真到了实际生活中,发现二选一同样很难。所以我这一辈子的命运都是被别人安排着,无论被安排到什么岗位,都能很快地认可、适应这种环境,以前在物资公司留守了好几年,领着几十块钱的生活费,也能任劳任怨地坚持,从未想过换个单位,或者是出去自主创业。现在在雅娟超市,人际关系好处,经济待遇也不错,更是从未有过不安分的想法。
王旭说,我们每个人的意见虽然不统一,但我想都是一个目的,都是为了小雅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将来有一个更好的前程。现在每年大学生都在扩招,上大学越来越不是问题,但是要想考一个理想的大学,并不容易,更不用说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再远一步看,现在大学生就业也已经完全市场化,自主择业。这就要求孩子必须能上一个“985”“211”的名校,就业起点也会高一些。我们小雅不像李亚的孩子李雪,上了一个普通高校,今年刚毕业,就进入雅娟超市工作,听李亚说,两口子准备在三年内把她培养成为超市的总经理,到时,王娟只担任董事长。我们都是工薪阶层,家里没有产业,孩子毕业之后,唯一的出路还是考公务员、事业编,实在考不上,也只有先进入企业单位打工。
王征说,我们都是为了孩子,我和你妈年龄大了,思想跟不上时代了,在孩子的人生选择问题上,还是应该尊重你们年轻人的意见。你俩不要顾忌我和你妈的感受,无论是去省城,还是留在县一中,只有你们决定了,我们都坚决支持,做好后勤服务。
然后,大家又征求了当事人小雅的意见。最后,会议形成决议:为了小雅能够进一步开阔眼界,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三年后高考进入全国知名高校打下坚实基础。决定去省城重点高中就读。鉴于该学校距离孩子大伯王柬家不远,由王征负责通知儿子王柬,随时关注小雅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做好必要的后勤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