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庚申-7”(即007号节点),后面是空白的。
这说明,这个节点的使用者,吴守业自己也未曾验证过其身份和可靠性,或者说,这是一个备用节点,一个幽灵节点。
“他想做什么?”江临风喃喃自语。
“他在试探我们。”金小霜指着屏幕,“他用了韦某英的编号,证明他一直在关注清明桥村邮局,甚至可能知道我们和韦某英的接触。他用了一个未知的节点编号,是在考察我们是否完全掌握了吴守业的遗产。他选择在陵园发起连接,这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象征。”
一个活人,在陵园里,试图连接上这条通往亡者心声的邮路。
江临风的大脑飞速运转。
对方是谁?
是吴守业的另一个追随者?
是十七宗案件中某个受害者的亲人?
还是……一个设下陷阱的对手?
“能回应吗?”江临风问。
“可以,但我们回应什么?”金小霜看向他,“这就像对暗号,说错了,对方可能就永远消失了。”
江临风盯着那串数字,脑海里闪过吴守业磁带里的声音,黄阿婆的眼泪,韦某英佝偻的背影,还有那把挂在邮筒上的铜钥匙。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
吴守业留下的,不只是一套系统,更是一种信念。
相信这条路上的人,会懂他的语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35章邮筒不会打烊(第2/2页)
“回应他,”江临风沉声说道,“用那把伞。”
金小霜愣了一下,随即眼睛一亮。
她立刻在键盘上操作起来,将那个画在邮资凭证背面的、歪歪扭扭的雨伞图案,通过特定的图像转音频协议,编码成一段独特的DTMF信号。
这并非吴守业系统里的标准信号,而是江临风他们自己的创造,是基于对“姐姐的蓝布衫”的回应而产生的新的“回音”。
信号发出。
网络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一分钟,五分钟,十分钟……就在金小霜以为对方已经下线时,新的信号传了回来。
这一次,不再是数字,而是一段经过变声器处理的、嘶哑的男声,断断续续,仿佛信号极差:“王有福……没白死。信……我收到了。东西,在白塔陵园,丁区,14排,09号。去拿吧,警察同志。有人,在看着你们。”
话音刚落,连接彻底中断。
金小霜立刻尝试追踪,但对方的IP已经像泥牛入海,消失无踪。
“丁区,14排,09号……”江临风重复着这个地址,心中巨浪翻涌。
那个神秘人,不仅收到了王有福的“信”,还知道他们的警察身份!
他不是在试探,他是在“转递”!
就像当年吴守业做的那样。
“江队,这可能是个陷阱。”金小霜的脸色很凝重,“他点明了我们的身份,又把我们引向一个具体的地点,太刻意了。”
“我知道。”江临风的目光却异常坚定,“但这也是目前唯一的线索。吴守业的‘邮路’,在三十年后,终于有了第二个‘邮差’。不管他是谁,他冒着风险送出的这封‘信’,我们必须去收。”
他看了一眼墙上的地图,白塔陵园位于城市的最西边,偏僻而肃静。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刘振民副厅长的私人号码。
“刘厅,我是江临风。我们可能找到了王有福那封‘信’的收件人。我需要申请支援,对白塔陵园进行一次秘密搜查。”
电话那头的刘振民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决断的声音:“我不能给你派一兵一卒,那样目标太大。张海东盯着,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叫停一切。但是,我会让陵园的管理方‘配合’你们的‘正常祭扫’,并确保你们进入的区域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不会有任何巡逻人员出现。记住,你们只有两个小时,而且,一切后果自负。”
“明白。谢谢刘厅。”
挂断电话,江临风对金小霜说:“准备装备,我们马上出发。你负责外围技术支持和警戒,我进去。”
夜色渐深,白塔陵园笼罩在一片肃杀的静谧之中。
惨白的月光洒在成排的墓碑上,拉出长长的、诡异的影子。
江临风穿着一身黑色的便装,戴着手套,借助微型战术手电的微光,在迷宫般的墓碑间穿行。
金小霜则在陵园外的一辆不起眼的面包车里,紧盯着笔记本电脑上的热成像监控和信号探测设备。
“江队,三点钟方向,五十米外,有一个热源信号,静止不动,像是在车里。小心点,可能就是那个‘看着你们’的人。”金小霜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传来。
江临风没有回应,只是压低了身形,加快了脚步。
他很快找到了丁区14排09号墓碑。
墓碑很新,上面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