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理学界的广泛认可。
    这就像是一篇普通的证明论文,写出来以后可不一定代表成功,需要发表了并得到认同,才能确定论文成果。
    ……
    基博尔临走时,承诺把赵奕的研究成果,推荐给其他物理学的大佬,有物理学大佬的支持,才能让核子组织同意调用所有数据。
    另外,有了物理学大佬的支持,也能让会议中心同意公布消息,让赵奕单独去做报告。
    基博尔的分量还不足,他确实是量子物理的大佬,也是核子理事会的一员,但他的作用主要是监督和平衡,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不是正式参与到工作中。
    另外,基博尔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奖。
    在核子组织中,只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才能算作是真正有影响力的顶级人士。
    ……
    赵奕很快撰写好了论文,并打印出来交给了基博尔,基博尔出门遛狗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熟人,顺手就把论文给了他。
    那是谢尔登-格拉肖。
    谢尔登-格拉肖,也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但看起来比基博尔年轻的多,他在电弱理论、gim机制、大统一理论等方面,有着很深入的研究,凭借引入短程的中性流,推广由施温格提出的电弱理论,他和史蒂文-温伯格和阿卜杜勒-萨拉姆分享了197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十年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到现在影响力依然非常大,格拉肖是核子组织中参与研究工作的顶级人士之一,他带出来的学生都在一个个团队中担任核心角色。
    这样一个物理学的顶级人物,却不是个很好接触的人,了解格拉肖的人都知道,他对学术的看法非常极端,可以用‘泾渭分明’来形容。
    ‘学术包容’,在他身上是不存在的。
    比如,超弦理论。
    格拉肖是超弦理论的怀疑者,因为其不能提供实验可检验的预言,他曾经试图阻止超弦理论家进入哈佛物理系,但是哈佛大学还是接受了超弦理论。
    在哈佛大学做出决定后,格拉肖直接选择了辞职,并在十分钟后就接受采访,他表示说,“超弦是一门和无力没有任何关系的学科,你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肿瘤’。”
    这件事儿就能看出格拉肖对待学术的态度了。
    只要格拉肖认为不存在、错误的东西,就会一直坚持认为是错误的,除非能够直接证明百分百正确,否则他就会坚持到底。
    当然了。
    其实大部分成功的科学家,都有类似的性格,否则也真的很难成功,只不过格拉肖更极端一些。
    现在格拉肖极端的一面再次体现出来。
    格拉肖对于基博尔还是非常认可的,基博尔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但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多数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比其他没有获得的人,多的也只是一分运气而已。
    基博尔只是缺乏一些运气,能力上并不比他差。
    但是基博尔的推荐并不影响他对论文的看法,他看到论文标题是发现新粒子的分析后,马上不屑的翘起了嘴角。
    一篇论文的内容是发现新粒子?
    开什么玩笑!
    如果说发现新粒子的标题还能够接受,论文中以筛选机制去去除大部分粒子,从而作图得出发现新粒子的结论,让格拉肖立刻嗤之以鼻,论文的主体内容就是他不能接受的,以粒子对撞的原理为基础,主体确实一种计算机算法。
    这是利用计算机的算法找出新粒子?
    这种寻找新粒子的方式,格拉肖是无法接受的,他走着路扫了一遍论文,在看了一眼论文的作者,随手就扔到了街边的垃圾桶里。
    “一个数学家不好好研究数学,竟然你计算机方法来破解物理问题?”
    “真是异想天开!”
    “早就听说汤姆的脑子出问题了,没想到是真的,竟然还相信这种东西。”
    格拉肖扔掉了论文儿以后,很快就把事情给忘了。
    于此同时。
    国内团队也向核子组织申请了做验证分析报告,正常来说,打出申请以后,会在三天后,安排时间召开报告会议。
    赵奕把论文交给了基博尔后,也没有闲等着,因为结果是不确定,甚至基博尔都不太看好。
    他还是做了一些其他事情。
    比如完善程序输入端的代码,输入端代码是个复杂问题,他是以粒子判读数据的标准样本作为输入端,数据中包括一些光子、轻子的速度、图形等等。
    这些数据是很复杂的。
    每一个标准样本的数据都含有分析,有一些还含有函数内容,就比如,以一个特定的函数来描述粒子在探测器中被磁场减速的曲线。
    因为样本的数据非常复杂,而程序的输入端不可能包含函数,筛选分析也需要一些判定数据,就需要人工进行输入。
    赵奕想要简化人工输入的内容。
    如果全部都是人工输入,工作量实在太大了,速度也太慢,能电脑直接输入的,就应该电脑输入,针对每一个样本数据,有一部分内容可以自动输入,还有附带的内容,就必须要人工输入。
    他刚才做了一个区输入端数据的程序,自动把提取粒子样本数据中,可以自动输入的部分,剩余的部分则单独列出一个文件,并且自动形成编号。
    这样一来,人工输入的部分,只有那些函数和判定的东西。
    赵奕花费了一天多时间才把输入端程序做好,接下来就是等待了,可直到确定国内团队做报告的前一天,他还是没有等到格拉肖的回复。
    “应该就没有回复了吧?”
    赵奕皱着眉头和陈明讨论道,“就算是拒绝我的论文,也应该给个回复吧?”
    “谁知道呢?”陈明摇了摇头。
    阮文烨建议道,“看来是没有了。赵奕,如果你真的把想把结果发表出来,可以选择和团队一起,只需要再提交一个附带申请就好了。”
    “现在外面有好多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我想报告的验收方是不会拒绝的。”
    “是吗?”赵奕两天都没出门,并不知道外面的情况。
    陈明肯定的点头,“真的好多人都知道了,昨天我走在路上,就人问我,你们团队是发现了新粒子吗?我回答说是,结果……”
    结果不怎么好。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多数都是笑了出来。
    和基博尔、阮文烨,乃至于格拉肖一样,多数人都认为实验测试不可能发现希格斯粒子,而凭借单独一个区的数据,想要发现西格里斯例子更是希望渺茫。
    这也是个好消息。
    当很多人都知道了以后,报告验收方就不会拒绝赵奕到报告会议上发表成果,因为是否是真实的,只有做完报告才知道。
    赵奕听到陈明的叙述也感觉有些郁闷,他摇摇头,决定听从阮文烨的建议。
    只要把报告发表出来就好了,不一定要全部数据去验证,也不一定要什么物理学大佬认可。
    那太难了!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只要把报告发表出来,哪怕暂时没有人相信,但肯定会留下记录,以后再证明希格斯粒子时,他肯定会是第一个发现的。
    那些现在不相信的人,他们的意见根本就不重要。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