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国内的奖项肯定要支持啊!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等赵奕离开办公室以后,很快只有几个人上门,其中有胡志斌、高义华,还包括其他几个教授。
    他们进门就忍不住问道,“怎么样了,吴院长?”
    “赵奕同意毕业了吗?”
    “你和他谈读硕士的问题了吗?他是想继续留校,还是出国留学?或者想跟某个导师?”
    “……”
    吴艳平摇了摇头,“赵奕根本就不想毕业,他说平时上课能学到很多东西。”
    “为什么?”
    “怎么可能?”
    “本科级的课程能学到什么?”
    吴艳平道,“反正我是尽力了,赵奕还举了例子,他说刚上过胡教授的课,胡教授讲的东西对他的研究帮助很大,对了,赵奕正在做什么研究?”
    其中一个生物教授说的,“我知道,他的实验室在做风湿性关节炎性。”
    “我问的是数学!”吴艳平扯了下嘴角。
    旁边一个理学院教授道,“哥德巴赫猜想,他挂的项目。”
    “哥德巴赫猜想?”
    “真的假的?”
    “年前的时候好像是听说过。”
    胡志斌终于开口了,他满脸疑惑的道,“他刚才上完我的课时候也这么说,难道我讲的内容真的和哥德巴赫猜想有关?”
    “……你讲的什么?”
    “说说。”
    “让我们也研究研究……”
    “微分方程基础。”胡志斌说了个名字,办公室里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了。
    他们好奇的讨论起来,“微分方程能用来研究素数?”
    “很有想法啊!”
    “我们不行,也许赵奕行啊?没准呢!”
    “也对……”
    ……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时间里,赵奕就在查看各种素数相关的资料,包括各大杂志发表过的素数相关的论文儿,以及和素数有关的一些内容、证明方法、性质知识。
    等等。
    其中有好多资料都是赵奕拜托其他人帮忙收集的,也让更多的人确定了,他确实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但多数人对这项研究还是不看好,甚至还有人过来劝说赵奕。
    比如,钱智金。
    “研究什么哥德巴赫猜想啊!赵奕啊,我觉得这项研究对你来说太早了,你应该三十岁以后,再开始进行研究。”
    “为什么?”
    “三十岁还是说早了,我觉得应该是四十岁,五十岁。”钱智金说得很认真,“因为就算研究不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不会把大好的青春浪费在一个想不通的证明上。”
    钱智金说的是很有道理的。
    这不是不看好什么的,而是好多研究者,都会这样去做决定。
    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也一样。
    比如,陶哲轩。
    陶哲轩是数学界真正的天才,他一直都想研究孪生素数,但迟迟都只停留在‘想’上,因为对他来说还有很多其他可研究的项目,而且是只要付出时间就很可能带来收获的内容。
    孪生素数也是一个项目,但付出大把的时间不一定有收获。
    这种最顶级的数学猜想,无数天才付出很多努力,花费了大把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收获。
    钱智金劝赵奕以后再研究,意思就是这种‘很可能没收获的研究’,要放在人生最后的时间里,而不是放在最有精力的前面。
    赵奕也知道钱智金是为了他好,他说道,“我只是有空思考一下,别担心。”
    “那就好。”
    钱智金觉得赵奕没有听进去,但他也不能再说什么了。
    于此同时。
    一个有关奖项的消息传播开来,消息是和赵奕有关系的--他获得了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提名。
    这个消息是邵逸夫基金会内部传出来的,一听就知道是奖项评选方故意传出来的。
    网络上好多人讨论都认为,邵逸夫基金会放出消息,目的是扭转去年评选给人的坏印象,同时也为了对奖项进行宣传,来增加其影响力。
    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是两年前新出现的奖项,放在世界上还没多大影响力,因为去年怀尔斯的事情,让奖项一时间变成了鸡肋。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有两个人获得了邵逸夫数学科学奖,一个是第一届得主陈省身。
    陈省身是国内数学历史上,成就最高的数学家之一,他被誉为“微分几何之父”,而他拿到邵逸夫数学科学奖时,都已经九十三岁,过了几个月就去世了。
    邵逸夫数学科学奖第一个颁发给陈省身,感觉有点儿蹭‘热度’的意思。
    就像是新出现一个农业奖项,直接颁发给了袁爷爷,颁奖倒是没什么问题,但袁爷爷显然不会缺一个新出来的奖项。
    这就等于是利用名人刻意去增加奖项的影响力。
    去年是奖项真正第一次进行评选,但邵逸夫数学科学奖依旧是在‘噌
章节报错(免登陆)
正确、无广告内容,点击下载APP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