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五千零七十九章彼岸花
林木修为突破后,继续在禁地里小心翼翼地前行。四周混沌雾气弥漫,神秘符文闪烁不定,仿佛在预示着未知的危险。
突然,前方出现了一朵散发着腐朽气息的彼岸花。
这花本应娇艳欲滴,可眼前这朵却透着诡异,花瓣边缘泛着黑,像是被死亡侵蚀。
林木刚一靠近,那彼岸花竟毫无征兆地伸出几条藤蔓,如钢鞭般迅猛,瞬间缠住林木,不等他反抗,便将他猛地拖入了一个神秘的轮回世界。
林木只觉一阵天旋地转,意识逐渐模糊,待他再次清醒,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地方。脑海中关于之前的记忆仿佛被一层厚重的迷雾所笼罩,他已记不起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只觉得自己仿佛本就属于这里。
这是一个普通的王朝,名为乾元王朝。在这个王朝,科举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而林木,此刻化身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名叫林宇。自幼,林宇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伶俐,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引导着他。
林宇8岁那年,恰逢元宵佳节,城中张灯结彩。集市上,文人雅士们纷纷以灯谜、诗词为乐。
林宇跟着家人也来到集市,看到众人吟诗答对,他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
这时,一位老者出了一个上联:“元宵佳节,花灯似星照古城。”
周围人都在苦思冥想,林宇却眼睛一亮,脱口而出:“中秋良辰,明月如盘映苍穹。”众人听到这工整又应景的下联,纷纷侧目,惊叹于这个8岁孩童的才华。
“这孩子不得了啊,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思。”一位穿着长衫的先生赞叹道。
“是啊,日后定能在科举之路上大放异彩。”旁人也随声附和。
自那以后,林宇对读书学习越发痴迷。家中虽不富裕,但父母见儿子如此好学,咬着牙送他去了私塾。
在私塾里,林宇如饥似渴地学习四书五经,别人需花费数日才能背诵的文章,他只需几个时辰便能倒背如流,而且对文章的理解也远超同龄人。
9岁那年,县里举行童子试。林宇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踏上了考场。考场上,其他孩子还在对着题目抓耳挠腮时,林宇已经文思如泉涌,奋笔疾书。放榜之日,林宇的名字赫然在列,成为了一名秀才。父母激动得热泪盈眶,邻里乡亲纷纷前来道贺。
“老林家这孩子,真是有出息,这么小就考上了秀才,将来肯定能做大官。”邻居王大爷笑着说道。
“是啊,咱们这小地方,出个秀才可不容易,林宇这孩子将来必定前途无量。”李婶也满脸羡慕。
成为秀才后,林宇并未满足。他深知,这只是科举之路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改变命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他更加刻苦地读书,常常在油灯下读到深夜。
随着年龄的增长,林宇对学问的钻研愈发深入。15岁时,他参加乡试。乡试的考场设在省城,来自各地的学子汇聚于此,竞争异常激烈。
考试的几天几夜里,林宇沉浸在文章的创作中,将自己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对时事的看法,都融入到一篇篇文章之中。
发榜之时,省城的公告栏前人山人海。林宇在人群中挤来挤去,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名字——林宇,乡试解元!
这个消息如同炸雷般在人群中传开,众人纷纷对这位年轻的解元投来敬佩的目光。
“这位林解元,真是年少有为啊,不知是哪家的公子,如此出众。”一位考生感叹道。
“听说他只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全凭自己的努力才取得如此成绩,真是令人佩服。”有人回应道。
林宇高中解元的消息传回了家乡,整个县城都沸腾了。父母更是喜极而泣,他们为儿子感到骄傲。
此时的林宇,已然成为了家乡的骄傲,人们口中的传奇。
然而,林宇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荣耀冲昏头脑。他深知,接下来的会试和殿试才是真正的挑战。
为了准备会试,林宇告别了家乡,前往京城。在京城,他租了一间简陋的屋子,日夜苦读。
京城的繁华并未让林宇分心,他一心扑在学问上。他四处拜访名师大儒,与京城的才子们交流学问,不断充实自己。时间过得很快,会试的日子终于来临。
会试的考场戒备森严,来自全国各地的举人汇聚于此,争夺那为数不多的进士名额。
考场上,气氛紧张压抑,林宇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他仔细研读题目,心中快速构思文章的框架。
随后,他挥动手中的毛笔,洋洋洒洒地写下一篇气势磅礴、见解独到的文章。
会试结束后,林宇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但最终的结果还要看考官们的评判。等待发榜的日子里,林宇度日如年。终于,发榜的日子到了。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