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力量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勾勾画画,“孤石山上的堡寨,乃是夯土而建,城墙的高度只有两丈二,里边的守军也不是娑葛嫡系,士气不高,在人数远少于我军的情况下,拼死之心也未必有多强。如此……”
    打仗,他其实是一个外行。
    带兵,他也是一个外行。
    但是,幸运的是,对于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他的记忆中,却有现成的例子可供参照。
    另一个时空之中,那支被百姓视为子弟的王者之师,他自问学不来。但是,向后退上几步,曾国藩组建湘军的经验,他却可以照葫芦画瓢。
    想当年,曾国藩也不懂兵法,但是,凭借丰厚的军饷,愣是组建起了一支湘军。而湘军的钱财,却从不是来自曾国藩自己的腰包。
    这一招,在中原不能使用,在西域,面对疯狗一样的娑葛,张潜施展起来却没有丝毫思想负担。
    而想打造一支百战百胜的精锐,光有丰厚的军饷,远远不够。在不能将现代军队的思想灵魂原版照抄的情况下,张潜也只能继续退上几步,依靠不断的胜利,来建立麾下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和信心。
    所以,明天这一仗,他只能带着亲兵和愿意参加的人去打。并且,必须赢得干净利落。幸运的是,敌军数量很少,并且对他几乎一无所知!
    事实证明,在封建时代,曾国藩的办法简直就是对症下药。当张潜不辞辛苦,亲手将四百文钱,挨个发在弟兄们手中。整个营地内,抱怨声和叫苦声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有人偷偷找到了任五、任六、郭褀等新任校尉,将郭元振留在队伍中的暗桩,挨个给指了出来。
    也不怪这些人眼皮子浅,被区区几百文钱就给收买了。郭元振是标准的士大夫,待身边将领很厚,却很少关心普通士卒的死活。而这个时代的府兵制,只是免除服兵役者家庭的赋税和劳役,却不会发任何军饷。所以,在富人眼里的区区四百文,在苦哈哈的大头兵眼里,已经是一笔从天而降的横财。
    而郭元振一直引以为荣的军屯,也是只肥了将领和疏勒城的官库,对寻常兵卒来说,等于除了作战之外,还要免费给郭大总管当佃户,早就让大伙不堪其重。如今刚刚离开的郭大总管的掌控,就从张少监手里拿到了沉甸甸的开元通宝,两相比较,傻子都知道该选择谁!
    人的心里都有杆称,当衡量完了利害得失之后,很多弟兄,都巴不得一直被张长史“借走”,永远不再回到郭元振麾下才好。其中一些胆子大,身体也颇为强壮者,索性按照校尉的介绍,主动报名要求参加明天的战斗,以便在日常军饷之外,再多拿一倍。
    对于这些主动请缨者,张潜都吩咐郭敬果断接纳,直接将他们编入自己的亲兵团。然后单独立为一个旅,只负责在一旁配合,不打头阵。而负责充当先锋者,却还是亲兵团的老班底。(注:唐制,一团三百人,一旅一百人,五十人一队。)
    在分散出一百多人去担任校尉,旅率和队正之后,张潜的亲兵团,如今只剩下了一百四十六个人。凭借这一百四十多人,他却准备强攻有五百突骑施武士驻守的孤石山城!消息传开之后,刚刚拿到军饷将士们,全都感觉难以置信。
    “张长史应该用的是激将法,明天作战的时候,他肯定还会要求大家一起上!”带着几分困惑,很多兵卒在心里偷偷嘀咕。“上就上吧,三千人打五百人,总么着也不会输。”
    “拿人钱财,与人卖命。同样是作战,总比一文钱都没有强!”也有人,看在钱的份上,决定即便张潜今天的话是在哄大伙继续跟着他走,明天作战之时,也多卖一些力气。不求能将孤石山一鼓而克,至少别让张少监太失望。
    然而,第二天发生的事情,却让他们全都大吃一惊。张潜居然不是在激将,也不是为了哄大伙继续跟着他。他在队伍抵达孤石山下之后,真的就带着一百四十多名亲兵,毅然杀向了山顶的堡寨。
    昨晚主动请缨的那一百多名弟兄,则在任齐的带领下,策马走在了第二梯队。除了任齐这个旅率之外,队伍之中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忐忑。
    一百四十个人,够攻城么?恐怕连城上的羽箭,都压制不住。而压制不住城上的羽箭,就无法竖起云梯,竖不起云梯,怎么才能翻越两丈二尺高的城墙?!
    “不对,他们没带云梯!”有人走在半路上,忽然发现一个事实,然后,惊呼出声。
    其余将士,也全都目瞪口呆。两眼直勾勾地望着张潜的背影,无法相信,主帅连这种简单的错误都会犯。
    然而,想要再回去打造云梯,却已经来不及。发现张潜只带着百余人,就从正面发起了进攻,守卫堡寨的突骑施撒昆叶逊,气得火冒三丈。果断带领三百属下,冲出了堡寨大门。(注:撒昆,官职,相当于将军。)
    山坡很平缓,最近也没落雪,特别适合骑兵居高临下。以三百骑兵居高临下向一百多名步卒发起冲击,叶逊有足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