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7、738节 反唐起义彻底失败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众人看着满脸质疑之色的高丽王,都是面都讥讽。
    “李翼,给他看看。”李洛笑道。
    随即,一个商人模样的人来到高丽王身边,取出一份文书,“高丽王,这上面的签名笔迹,你想必都很熟悉吧?”
    高丽王抖抖索索的接过文书,展开一看,竟然是一份《高丽请归大唐表》!
    表文无非说的是高丽本华夏之子,诸夏之邦,而大唐乃华夏正统,请求回归版图,以为一统,则万民欢欣云云。
    表文的下面,则是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笔迹。就连一向风骨极佳的安珦和崔质,也签了名字。
    高丽王浑身颤抖,犹如秋风中的落叶。
    这个男人深深的明白,他被抛弃了,他真的成了孤家寡人。欺辱和愤怒如毒蛇般噬咬着高丽王的心,让他的胸膛快要爆开。
    叛臣!无耻之尤!
    他很想破口大骂,可哪里敢?
    高丽王呆呆的发了一会儿愣,这才如梦初醒般反应过来。他努力抑制激扬的心潮,杜鹃泣血般哑声说道:“既是如此,高丽存留,全凭大皇帝圣裁。”
    说完了这句话,他竟然心中一松,如释重负。
    认命了罢。
    时也,势也,人力不可违也,夫复何言?
    列祖列宗,賰努力过了,可賰无能,保不住高丽社稷了。
    既然李唐铁了心要灭高丽,为今之计也只能逆来顺受,万不可激怒李洛,惹来杀人之祸啊。
    他不想死。
    可是,高丽王仍然想为祖宗争取一下。他大着胆子凄楚的说道:“賰不孝,以至于隳庙之祸,诚可痛哉。敢问陛下,王氏宗庙殿宇,可能保留,以尽臣祭祀之孝?”
    唐主摇头:“既然去国号,归诸夏,则高丽不存,安能保留王氏宗庙殿宇?此举不合礼制,不可。”
    高丽王泪流满面,“祖陵神道石像,可否保留?”
    唐主还是摇头,“不可。王氏祖陵,有僭越之举,不合礼制。可用国公之礼更易之。”
    高丽王心都在滴血,“可否保留陵号?”
    “不可。”唐主摇头,“高丽本是华夏之土,王氏称王,却用陵号,这是何道理?一律改为墓。”
    李洛说的对吗?
    不对也对。
    诸侯王的坟,的确不能称为陵,只能称为墓和冢。可问题是,高丽王不是一般的诸侯王,他们是实打实的国君,当然有资格用陵号。
    可是李洛不许,要取消高丽先王的陵号。
    这个男人,很霸道啊。
    他只允许用国公的名义,来重新定义高丽王陵,取消陵号,削减神道规格,然后赐予高丽先王的谥号。
    比如高丽太祖王建,李洛准备改为“乐浪公”,谥号为文襄。这么干,高丽太祖就变成“乐浪襄公”。
    他的显陵,就必须要变成“乐浪襄公之墓”。
    就是这么任性。
    这一整套的“文化工程”,李洛和韦素君臣早就策划完成了,高丽王还蒙在鼓里,兀自为祖宗争取条件。
    他想不到,唐主会这么狠啊。
    这何止是灭国?这是要灭史啊,是要抹除高丽国在历史上的痕迹。
    后世只熟悉其实没有过的乐浪公国,不会熟悉什么高丽国。
    没错,高丽史书,李洛也要大肆删改。改烧的烧,该毁的毁,除了中原印记,有独立文化的印记,都要抹除。
    尤其是南部三韩地区的弥生文化痕迹,无论是文字记载还是历史遗迹,全部要清理干净。同时强化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的历史。
    整个半岛,只能有一种文化遗留,那就是华夏!
    大特务李翼,不用李洛吩咐,就开始启动这个计划了。李翼早就整理了所以的资料和情报,一旦动手就是高丽前所未有的文化灾难。
    金富轼编纂的史书《三国史记》,就是李翼的重点。李翼已经组织了一帮人,准备大肆修改《三国史记》。
    在大特务的计划中,《三国史记》中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纯粹成了华夏移民建立的诸侯国,和半岛土著没关系了。
    就连书名,也会变成《三藩史记》。
    等于说,已经独立千年的半岛历史,完全就是华夏史的一部分。
    至于原版的《三国史记》,全部焚毁。凡是涉及相关历史的文献典籍,能删改的就删改,不能删改的就毁掉。
    这些,高丽王都不知道。事实上,此时就算他知道,也不会关心了。
    “该给你的,朕会给你。不该给你的,你不能要。王賰,朕的宽恕之道为你而设,你毕竟曾是一国之君,只要顺应天命,便富贵犹存,不失公候之位。”
    高丽王深深磕头,“臣賰谢陛下隆恩…”
    做个富家翁,总比被杀好的多。不然,他又能怎么样呢?
    “你最后下道诏书,昭告东国臣民。诏书怎么写,你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