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登基为王(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燕孝成王三年,三月初。
    姬康的父亲、孝成王姬冥被葬于王陵。按孝成王的遗愿,姬康大哥姬喜的母亲姬嬴氏,被追封为“王后”,随同葬于陵墓之内,孝成王棺椁的右侧。
    在燕孝成王棺椁左侧,留着一个棺位。
    不用讳言,这是留给姬康的母亲、燕太后姬赵氏的。
    《周礼》规定:天子:五椁两棺七重;王:三椁两棺五重;诸侯:二椁两棺四重;卿:—椁两棺三重;士:一椁一棺两重;庶人:一棺无椁或无棺无椁,
    按照孝成王的遗诏,他的陪葬极为的简朴。
    只有少量的瓷器、姬康赠予他的佩剑、望远镜、自己乘坐的车等。并且按燕国新的律法,陪葬品中不准有任何活物,而是以烧制、锻制的其他物品来代替。
    远在下都武阳城的公子喜,因孝成王的诏令,自己无法回到蓟都。只能在武阳城自己的府上痛哭,按燕国新丧律令,设置祭堂,遥祭自己的父王与母亲。
    三月初六,大吉。
    天色还没亮,姬康就在侍官们的侍候之下,沐浴更衣,做着各种准备。
    今天的事情很多,先是奉父亲姬冥的灵位入太庙,接下来还要祭天。
    这样,才能算是正式登基为燕王了。
    清晨,燕国蓟宫旁边的太庙前,气氛异常的肃穆。
    整个燕国朝堂的文武百官,以及王室的宗亲,均整齐地站在太庙外的广场之处。
    前方是即将要登基的燕国君王姬康。
    出使各国的阁相苏代与將渠二人,已回到了蓟都。
    苏代与將渠二人,是在返回蓟都的路途中,知道了燕王姬冥去世的消息后,日夜兼程,连夜赶回来的。
    时辰已到,阁相苏代出列,大声喊道:
    “我燕国四十二任君主冥,谥号孝成,奉祖庙,享万世祭。”
    “恭送我燕国孝成王!”
    站在文武百官、王室宗亲前列的姬康,带头大声喊道。
    “恭送我燕国孝成王!”
    在姬康身后的文武百官、王室宗亲们紧随着姬康,一起躬身喊道。
    宗正姬明手持燕孝成王的灵位,走进了供奉燕国历代君王的太庙之内。
    姬康与文武百官、王室宗亲紧跟其后。
    姬明把孝成王的灵牌,放置好以后,退到姬康的身后。
    姬康与文武百官、王室宗亲们一起大礼跪拜。
    叩拜结束后,姬康站起,看了下燕国历代君王灵位,目光愈发变得沉稳起来。
    按制,下来在宗庙内,姬康要在历代先王的见证下,戴冠着冕,佩王者之剑,接燕王印玺,完成自己正式向燕王身份的转变。
    苏代主持今天的礼仪,出来又大喊道:“新王戴冠,着冕。”
    在侍官们端来的金盘之内,姬康戴上了九旒王冠,身着九章冕服,即衣绘龙、山、华虫、火、宗彝五章纹;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纹,共九章。
    穿着完毕后,姬康上前插香,对着燕国历代君王的灵牌祷告道:
    “历代的列祖列宗,姬氏子孙康,即位为我燕国第四十三代君主。姬康必竭尽全力,完成历代先王之遗愿,使我姬氏江山,重新一统……”
    香火缭绕,久久不绝。
    之后,就是到南郊的祭坛祭天了。
    姬康乘坐着舆车,从太庙向南郊的祭坛进发。
    沿途钟磐清扬,歌声乐声动听。
    在姬康的舆车旁,代表着姬康王位身份的“龙旂”迎风飘扬。
    天子龙旂与诸侯龙旂的区别,在于天子龙旂有日月而诸侯无。
    《周礼·春官·宗伯》:“日月为常,交龙为旂。”又云:“天子乘龙,载大旂,象日月、升龙、降龙……王之五路:一曰玉辂,钖,樊缨十有再就,建大常,十有二斿,以祀;金辂,钩,樊缨九就,建大旂,以宾,同姓以封……”
    田光、韩非、鞠武率领着上千宫卫,簇拥着姬康的舆车,肃容徐步而行。
    沿途将士抬头挺胸,按序站立,做着警戒。
    蓟都的民众们,在街道两旁跪地叩首,参拜自己燕国的新王姬康。
    随着舆车的前行,道路两旁的数万民众不约而同,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
    “吾王万年无期!万年无期!”
    “吾王万年无期!万年无期!”
    ……
    在舆车内的姬康,看着这一切,听着这一切。
    虽然两世为人,也不由自己心生澎湃!
    这就是我的臣民!这就是我的子民!
    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整整十八年了。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平定土匪山贼,开垦田亩、修路建渠、发展产业,兴办学堂,开疆拓土……。
    十八年来,自己今天终于走到这一步,享受着万民乃至千万民众的欢呼与崇拜!
    姬康在舆车内,一会想到了前世,一会又想到了在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