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秋收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九月,齐地临淄县,天空晴朗蔚蓝。
    田地中的黍糜,已经成熟。沉甸甸的糜穗,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犹如地毯一般铺在田地之间。
    此时,已是秋收季节,整个临淄县的民众几乎全体出动,开始了收割。
    对于今年齐地的秋收,燕国从燕王姬康到几位阁相,再至朝堂众臣,都是格外的重视。
    在秋收之前,来自蓟都的文书中,几次都用正式公文的形式,要求齐地官府乃至各部门,要做好全面的动员,确保今年齐地秋粮的丰收。。
    身为齐地的最高政务官员的阁相鲁仲连,深深知道,今年齐地秋收对于燕国的重要性。
    按自家君王的话来说,齐地的秋收是此时燕国最大的政治任务。秋季粮食的丰收,不仅仅是事关粮食产量的问题,更关系到齐地民众的人心向背。
    在辽地就一路追随姬康的鲁仲连,当然明白自家这位年轻君王心中的想法。
    要获得齐地民众的认可,最佳的捷径,那就是要让齐地粮食产量大增,让齐地民众真真实实,直观地看到在燕国统治下的好处。
    这个时代的民众是纯厚朴实的,“民以食为天”可不是说着玩的。
    如果在燕国的统治下,粮食产量大增,对于齐地民众内心的冲击,可想而知。
    在前一段时间,秋雨绵绵,这可把阁相鲁仲连乃至各地的郡县官员给愁坏了。
    唯恐在秋收的时候,仍是这种“糟糕”的天气。
    但是现在,这种担忧一扫而光。
    在新式农具与新式肥料在齐地大规模的使用,再加上老天的帮忙。在鲁仲连看来,齐地秋收粮食的大增,已成定局,没有任何的意外了。
    阁相鲁仲连与大将王石、薄望二人商量后,三人联署发下数道命令,除边境的军队,保持正常的警戒巡视外,其他各地的军队全部投入到秋收,帮助官府与民众搞好秋收。
    在一处的田地前,从吉林郡内被抽调过来,担任临淄县县令的齐冲,看着手下的几个小吏正在忙碌地过秤,统计着这十亩田地的最终亩产量。
    做为襄平学院第二期的毕业生,齐冲是从村长开始做起的。
    十年来,自己的官职没有像在军中的同学那样,升得飞快。
    但是,齐冲却走的非常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从村长开始做起,到里长,再到乡长,直至现在成为一县民众的父母官。
    在蓟都城内曾为一个流浪孤儿的齐冲,深深知道,这一切对于自己来说是何当的不易。
    对自己来说,又是何当的幸运!
    齐冲永远记得那一个寒冷的冬日,自己在蓟都街头被冻得奄奄一息的时候,从一辆厢车内,跑出来的那一道矮矮的身影。
    他,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他,也是自己现在的君王。
    齐冲永远记得当时自己君王,救助自己时说的几句话。
    “快,给他抱到我的车上,给他喂点热粥。快去找医师来,一定要把他救活。我们决不能让这些流浪的孤儿,冻死在这蓟都街头。”
    不知道自己的君王,现在还记不记得当时说过的话。
    但是,自己却永远也忘不了他曾说过的话:“如果让我燕国的这些孤儿都冻死了,我这个燕国的公子,还有什么脸面去当这个公子?我也不配做为燕国的公子。”
    齐冲永远记得当时自家王上,看着自己,那从眼眶内流出的泪水。
    这个时候,一阵马蹄声打断了齐冲的回忆。
    齐冲眉头微皱,朝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十几匹马,从临淄城的方向而来。
    待离的近了,齐冲这才看清,前方马上之人是自己的老院长——阁相鲁仲连。
    齐冲赶紧迎了上去,到了鲁仲连的马前,举手敬礼完毕后,赶紧上前搀扶鲁仲连下马。
    对鲁仲连道:“院长,你怎么骑马来了?”
    “怎么?老夫就不能骑马了,非要坐车不可?”
    鲁仲连在齐冲的搀扶下,下马对齐冲说道。
    齐冲“嘿嘿”笑了两声,赶紧道:“学生不会说话,院长莫怪。”
    “亩产量快统计出来了吧?”鲁仲连对齐冲问道。
    “启禀院长,快了,马上就统计出来了。”
    “你统计取得基数多少?”
    “院长,为尽快取得统计亩产量,学生取得的基数是十亩之地,看最终平均亩产多少?”
    鲁仲连点了点头,没有再搭理齐冲。
    上前几步,来到了过秤的几个小吏面前,看着他们过秤。
    过了不到两刻,这十亩地的糜穗重量,终于过秤完毕。
    主管此次过秤的一个小吏,兴奋地来到鲁仲连与齐冲的身前,躬身回报道:
    “启禀阁相、县令,此十亩地的糜穗毛重为四千六百余斤,这样的话,按我们的换算,实得黍糜产量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