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一百五十六章 安得两全法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艘回归仓庚州的仙家渡船停靠在一座名为夫归渡的渡口。
    这是大煊王朝地界,也是大煊王朝悲情与荣耀并存的一块版图。在夫归渡有一座城,是大煊王朝替将士们修建的居所,请墨家子弟耗费重金打造。城中可容纳三十万人。
    没有达官显贵与普通人家的区别。
    一座夫归城,家家户户,砖瓦材质、数量皆相同,房屋格局内饰也大差不差,除却住在自家府邸的将士们自己想要花银子做一些装饰上的改变,譬如开辟园林、修建池塘等等。
    其实夫归城也有所谓的达官显贵和普通人家。
    一开始,城建成时,夫归城是按战功划分区域。
    城中有一座武庙,里面皆是大煊历代良将,十位将军的金身塑像屹立在武庙之中。
    夫归城中战功越显赫的将士,府邸便距离那座武庙越近。
    它是大煊所有沙场武夫的信仰,备受尊崇。
    早些年,其实不是谁都愿意住进夫归城的。
    一开始住在这里的大煊精锐,要么是家境贫寒穷苦,又不是那万中无一的读书种子,更无修道天赋。
    对他们来说,人生的选择可能真的不多。
    投身沙场,不失为一种选择。因为大煊王朝会为他们提供居所、军饷,能让这些男子能够养活一家老小。
    但是最初住在夫归城中的人其实都有些抬不起头来。
    后来嘛······这些出身穷苦的大煊王朝将士,靠汗与血硬生生替自己杀出了尊严。
    他们横冲直撞,他们无坚不摧,他们披荆斩棘,他们一往无前。
    在仓庚州,煊军英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煊铁骑乃是真正的所过之处片甲不留,几乎没有比他们更骁勇善战的军队。
    现如今,反而是无数将士挤破脑袋想要住进夫归城中了,好像只要住在这里,本身就是一种殊荣。
    这种殊荣,便是夫归城的荣耀。
    可伴随着岁月变迁,这座城的悲情也逐渐显露出来。
    它原来其实不叫夫归城。
    正是因为有太多的夫不归。城中的妇人们才会盼着夫归。久而久之,便没有人再记得它曾经的名字,转而称呼这座城为夫归。
    夫归城有一座桥,修建之初是为了打通河这岸与对岸的道路。
    此桥宽三十丈,从桥头到桥尾,近一里路。
    通常会出现在富贵人家府邸大门外的石狮,安静蛰伏在桥头的左右两侧。
    寓意“过桥即归家”。
    每当战事结束,城中的妇人们便会携手来到桥上,朝渡口的方向望去,盼着夫君归来。
    天色尚早,当那艘仙家渡船停靠在夫归渡时,桥上的妇人们皆是翘首以盼,眼睛死死盯着渡口方向。
    这一次。
    失望大于了希望。
    桥上等到夫君归来的女子,不到一成。
    桥下河水,竟稍涨一分。
    有晚风拂过,也不知是不是吹落了她们的泪。
    一位剑仙,黑衫背剑,藏在暗处,手中握着一幅画像,悄悄看着桥上的一对母子。
    桥上的妇人走了九成九。
    等到的,没等到的,都在日落之时回到城中去了。那艘停靠在夫归渡的仙家渡船也缓缓起航,离开此地了。
    先前没回来的人,便回不来了。
    可她与孩子,还等在桥上。
    他低下头,又再端详了一遍手上画像。画上是一对母子,作画之人笔力极差,如同鬼画符一般,雌雄难辨,毫无细节可言。但剑仙还是通过那只歪歪曲曲的虎头帽,辨认出了那对母子。
    画像上的二人,正是桥上的二人。
    桥上那小家伙,头戴虎头帽,六七岁模样,一张小脸粉嫩白皙,瞧着就是个小机灵鬼。
    那位妇人,显然是精心梳妆打扮了一番,红妆淡抹,黛青长裙。
    作画之人在那顶虎头帽上下了不下功夫,费了不少心思的。
    身穿黑衫的年轻剑仙忽然侧过身子,将手掌举到耳旁,侧耳倾听桥上那沉默许久,忽然就开口说话的二人言语。
    “娘,爹还回来么?”小男孩满脸天真问道。
    妇人握着孩子的手微微用力,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只是看着逐渐沉没的夜,轻声说了句:“云归。从今天起,你就是大人了。”
    孩子尚且不明白“大人”二字的重量,点头问道:“像爹一样的大人么?”
    一向温柔的娘亲忽然怒瞪他一眼,吼道:“不许像你爹!”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给妇人牵着转身朝桥尾走去。
    远处躲在树后的年轻剑仙脸色难看至极,攥紧了拳头,想起在乘坐鲲鹏渡船去往桃花渡时,与那位作画男子在听风亭中的一番对话。
    那位银枪云飞磕完了瓜子,忽然就找渡船侍女拿来纸笔,在听风亭石桌上极为笨拙地画起画来,他一边在纸上鬼画符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