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回城知青(03)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有之前的忐忑不安,拘谨。
    六点前,带着孩子们回到家里。
    给家里打过招呼,杨清心里轻松不少。
    以后的日子,专心养四个孩子,专心学习,专心工作就是。
    几天以后,杨清回到学校交翻译好的资料。
    “小杨,你速度蛮快的呀?这就翻译好了。”老教授移动椅子,侧身问道。
    “我家里有个孩子嗷嗷待哺,速度不快不行。教授,还有资料需要翻译了没?”杨清坐在一侧问道。
    “有,等着你来领工作。”老教授也知道眼前的杨清同学不容易,一个人要养四个孩子。
    外边儿师母走进来,“老关,小杨来还给咱送来了两条活鱼,一块腊肉,还有送来了包好的水饺。
    我说不收,可推不过小杨。”
    师母当着杨清的面,与丈夫说道。
    语气中全是笑意。
    教授望一眼学生杨清,又望了一眼老妻,笑哈哈起来,“好嘛,给我改善生活。小杨,那我就却之不恭啦,谢谢哈!”
    老教授原本是不想收,可想想还是收了。小杨是为了感谢他,感谢自己给她那些翻译的工作。只有他收了礼物,小杨才安心。
    为此乐呵呵的接受了这番好意。
    杨清也亲亲热热的挽住师母的胳膊,说,“师母,那可是湘南那边大山里的腊肉,报存的好。到现在都没有一点异味,您今天做些,试试味道。
    可不能一直放着,天气热,说不定过几天味道就变了。”
    腊肉是从空间拿出来的,在夏天,真放不多了多久。
    师母说,“行,我也好多年没有吃到湘南那边的腊肉。还别说,真有点想那个味道。”
    两人聊起了做菜的心得,相谈甚欢。
    在教授家里停留了大半个小时,杨清才拿着资料走。
    教授知道杨清的事以后,特意还接了一些适合杨清做的翻译工作。
    整个八月,杨清不是在写小说查资料就是在翻译一些资料。
    钱挣了不少。
    给孩子们做的夏天,秋天的衣服,布鞋已经做好。
    九月二日,杨清回学校上课。因为她的特殊情况,学校特批她走读。
    昨天送孩子们报名,去上学。提前送了小盼盼上幼儿园(育红班)。
    小家伙才四岁多一点,幼儿园也在天华他们的小学一个校园内。
    与盼盼说好,放学了就先去哥哥们的教室坐,等哥哥们一起放学了。
    家里有了大些的天亮帮忙,杨清也不用着急赶时间。
    二号,回了老家的同学们已经陆续赶回学校报道。
    杨清报完名依然回到宿舍铺好床。
    宿舍八个人,有的人下午才能到。此时还只有五人,睡在杨清上铺的沪海小姑娘颜佳琪,昨天就到了学校,此时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手中拿着一本书。
    有一下没一下的翻看,找杨清聊天,“清姐,你走读,还铺什么床?”
    “中午可以休息啊。有时候累了,回宿舍休息小睡一觉。怎么不欢迎啊?”拍打着手中的枕头,好笑的问小姑娘。
    “没有,我就收奇怪。你可以走读,多好。我也想离家近,能够走读,就可以吃到我妈妈做的饭菜。”小姑娘今年十九岁,是应届毕业生,去年一毕业就在下半年迎来了恢复后第一届高考。
    “我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也是你一样的年纪,离家再近,我也会选择住宿舍。我们大学四年以后,不知道未来还会不会再相见,毕业分配后,有可能一辈子都很难再见面。
    四年的时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声音轻,但宿舍内的所有人都听到了她的话语。
    “是,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许眨眼之间,我们就各奔东西。”夏冬抱着两本书也很是感慨。
    “是,我们要好好相处。”戴柔坐在床头似乎在位三年半以后的离别惆怅。
    一时之间,宿舍里的人都在提前伤感。
    开学季,校园里欢声笑语不断。都是短暂别离之后的相逢,许多人相互问候别离这段时间干了些什么,学了些什么。
    大半的学生都没有离开燕京,心疼回家的路费,还有好些都是拖家带口的在燕京,回去更加的不可能。
    杨清只是带了一床铺盖,再就是备了一身换洗的衣服,方便在学校弄脏衣服以后换洗还有一双旧布鞋,洗的干干净净,用一个旧盒子装着。
    杨清收拾好,与在宿舍的同学们说,“同学们,我收拾好了,先回去。明天正式上课我们再见。”
    “行,你快回去吧?家里还有盼盼他们几个孩子们等着。我下周去看盼盼。”上铺的颜佳琪胡乱挥手像是赶杨清走一样。
    “好,今天开学,早上盼盼还说想你呢?你确定,别悠我啊,我好早做准备。”杨清说道。
    “清姐,不悠你,我要去的,下周周日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