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一声“先生”。
她情绪略微平静下来,见状,徐攸与蒲逸相视一眼,决意把在汜川庙发生的事告诉给方乐秋。
可梳水武馆毕竟人多眼杂,此事不宜声张,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有这番顾虑,蒲逸正想说换个地方,徐攸从袖子摸出一卷线装书册,把书翻开至某页,书页上的端正文字一个接一个地从书里边跳出来,犹若活物般灵动。
徐攸屈指一点,那些墨色文字立时四散,变为墨水荡漾开来,渲染涂满四人脚下这方一丈地面。
霎时间,武馆学徒的呼喝出拳声一下消失不见,仿佛所有声音都被摒弃在外。
收回书卷,徐攸轻轻颔首:“这下不怕有人听见了。”
这一幕,把方乐秋看得有些愣神。
“少见多怪。”
见到这方乐秋这典型没见过世面的模样,吴启水忍不住撇嘴嘀咕一声,浑然忘了自己刚才也看得入迷目不转睛。
作为正统武道门派出身,关于儒家修士,他也没见过几个,未必比方乐秋强上多少。
蒲大少倒无太多情绪变化,只是心里隐有感触:“这就是儒家君子境。”
相较于只是“耳识目明”“清心开窍”的“文士”,儒家君子境已具备一定神通,又兼浩然正气淬炼体魄,寻常七八境修士罕有敌手。
不过跟数目庞大的武夫相比,儒家修炼体系太过苛刻,正统儒家修士数量太过稀少,根本不足为虑。
因为蒲大少“不善言辞”的缘故,所以由徐攸替他代为向方乐秋道明前因后果。
听完来龙去脉,方乐秋半响没能回过神来。
昨日清气冲霄的景象,她也见到了,因为事不关己,也没联想太多。
可当徐攸告知这一异象是因她家先生而起,方乐秋一下懵住了。
缓过神来,震惊之余,她又隐隐有些与有荣焉。
不愧是李先生!
“所以,可否请方小姑娘带老夫去拜访李先生?”
说完,徐攸眼巴巴看着方乐秋,生怕她不答应,十足卑微,此番模样若是让江州那些个自视清高的文人骚客见到,多半要瞠目结舌。
“可以啊!”方乐秋爽快答应。
方姑娘也是雷厉风行的性子,与看门老周说了一声,劳烦他向馆主知会一下,便领着仨人去往翠鸣巷。
来到翠鸣巷入口,有相熟的街坊邻居在自家门前浆洗衣物,抬头见到方乐秋,不由奇道:“诶,乐秋今儿怎么这么早回来?”
“后边的几位是?”
“沈姨,这几位是来找李先生的。”方乐秋打招呼回了一声,带着仨人走进翠鸣巷。
环顾周遭,多是破旧房檐屋瓦,爬满了青苔,甚少崭新院子;巷子里处处鸡鸭粪便,道路只用砖石铺好了一半,另一半因为此处居民常把洗好衣物的浊水随意倾倒在路上,所以大多都泥泞不堪。
“姓李的……李先生就住在这儿?”
瞥见自家师兄的“死亡凝视”,吴启水忙改口换上尊称。
说话间,他一时不察踩上了坨分明是新鲜出炉的狗屎,面上登时无比难看,立即拿路上一水洼擦拭鞋底,随后拼命去蹭墙角。
他打定主意,等离开这儿之后,除了鞋子之外,身上衣物也得尽数丢掉。
“都说山中多虎豹,田野藏麒麟,藏于陋巷市井中,李先生真乃高人也。”徐攸如此感叹。
因为清气冲霄的异象,对夏云溪,便不自觉带上了一层“高人滤镜”,所以对于翠鸣巷中的脏乱景象,他根本不觉有什么。
方乐秋也附和道:“李先生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徐攸眼神一亮:“是什么?”
回想了一下,方乐秋答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长河宗师兄弟俩“粗鄙武夫”还尚无反应,徐攸便不由拍案叫好:“好,此诗形容太妙了,真是贴切不过!”
“后边还有么。”徐攸追问。
绞尽脑汁想了想,方乐秋不确信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再然后呢?”徐攸目光灼灼,有些迫不及待。
“苔……苔……”
竭力回想一番,确信想不起来,方乐秋果断道:
“忘记了。”
徐攸立时难掩失望,只凭这诗的前几句,在自己这大半辈子所见所闻的诗文中都算名列前茅,能与之比肩者,寥寥无几。
因为这篇诗的缘故,无形中,徐攸又对那素未谋面的“李先生”多了几分敬重。
来到夏云溪住着的院落,由方乐秋上前,屈指敲了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