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明军收缩到一定地步之时,尚部也再也无法占到丝毫便宜,在阵形严密的步兵面前,骑兵显然得不到丝毫的便宜。
但是这仗打到这个份上,曾国维显然是已经输了,他的目的是攻打城池,但战旗推演到了这个地步,他却是寸步未进。
更可气的是,对方只是动用了部分骑兵而已,对方的步兵主力至此还未出动过,而看家的满八旗,甚至都还没有出动过。
但他却还没办法说对方耍赖,毕竟对方可是以参谋团的形式参战的,真正的战场上,也不可能限制对方决策层究竟有几人。
不过曾国维显然是不愿意轻易认输的,以步对骑,要么借助地形,要么就需要行险一搏。
但曾国维却是忘记了一件事情,一个人设置的陷阱,在双方兵力部署尽在眼中之时,完全就逃不过一群人的眼睛。
在曾国维故意空门大露,引诱尚部轻敌突进后,尚部也抓住了这个机会。
先以蒙古八旗大举右翼突破,在付出巨大的损失之后,成功让明军中央战线薄弱起来,原本在蒙汉八旗后担当督战队的满八旗猛攻已经陷入苦战之中的明军左翼。
对此,曾国维早就有所准备,一直做为预备队的中军骑兵开始运动起来,准备在尚部合力攻打左翼,无法脱身之际,自背后给尚部来一记狠的。
但在他的骑兵自中军驰出之时,在明军中军暂时处于阵列高速的空当,却是迎面撞上了原本看似前往支援尚部右翼的尚部步兵拦截,一场近战,明军骑兵几乎损失殆尽。
而原本猛攻明军左翼的满八旗,已经调头而下,直击中军,在曾国维铁青的脸色下,连踹数营,直接杀至他的中军旗下。
随着满八旗前赴后继的冲击下,中军在‘击杀’无数满八旗之后,终于陷落,整个大战就此落下帷幕。
当然,对于这场兵棋推演,曾国维是极不服气的。
毕竟在没有解决战场无延迟的通信问题,以及将敌我双方全部军队都置于统帅眼底之下,再加上部队忍受惨重的伤亡仍能继续作战的前提下,这种推演并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除了能够锻炼出来指挥官临机决断的能力外,只能算是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而已,不能完全当真的。
他十分的自信,若是换在了真正的战场之上,哪怕这些少年依旧联手对他,他依旧能够轻松的将他们按在地上摩擦。
不过再通过兵棋推演找回场子的想法,曾国维已经是半点也无了,这种一人面对数十人的工作量,他根本不可能赢的了对方。
在曾国维灰头土脸的不愿意再面对沙盘之时,徐州的李成栋大军,也同样面对着巨大的难题。
李军数量足有数万,但是在面对着万余蒙、汉八旗骑兵时,却是束手束脚,根本难以越雷池一步。
李部骑兵只有数千,面对着过万的蒙汉八旗骑兵,根本就不够看,空有数万大军,却是在他们的威慑下,寸步难行。
徐州地形平坦,大平原的环境,让骑兵的威力更是提上了一个大层次,纵横驰骋,难以进行任何的制约。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在明军主力大军先头部队浩浩荡荡而来后,明军的骑兵数量也开始快速的膨胀着,当明军终于集结出一支近万的大军后,清军骑兵没有选择硬憾,而是全军快速脱离接触,向北滚滚而去。
绍武三年十一月初,李成栋军与明军主力会师于徐州,大军浩浩荡荡沿着运河两岸,推进入山东地界。
进入山东地界后,斥候与锦衣卫暗桩的情报便即连续不断的送将过来。
阿济格所率领的满清主力大军,在北京城休整了数月后,已经开始再次大举南下,如今已经过了东昌府,正沿运河南下,按照双方军队的行程,大决战的地点估计将会在济宁府一带。
这一次的满清军队数量极多,就如同回光返照一般,单单阿济格一路军队,就多达近二十万,其中骑兵数量至少在五万以上,步兵十万以上。
不过按照暗桩的情报,这些步军大多都是新征召而来的青壮,战力估计不会太强。
但就算如此,清军的可用于野战的兵力,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七万以上,已经与明军少不了多少了。
明军虽然与李成栋合军之外,大军达到了惊人的二十多万,但是真正的甲兵,也就是八万多点,其他的大多都是辅兵,上不得战场,只是为战兵提供辅助而已。
可以说,这一次大决战,绝对是明清双方的倾力一战,谁也承担不了失败的后果,清军败了,下场自然可想而知是主体民族覆灭,而明军败了,虽然不至于就此覆灭,但是下次再想有这般心气昂扬的北伐,估计基本上是不可能了。
因为一旦战败的严重性,朱聿鐭也不得不谨慎起来,他的第一反应便是防守反击战略,依靠着江南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与对方展开一场消耗战。
毕竟在这地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