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恻隐之心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尽管袁嵩是被叶明盛提拔发掘出来的一位名将,是叶明盛帮助袁嵩从一个寂寂无名的禁军哨长,培养成了闻名天下的大将军,袁嵩本人也很感激叶明盛的知遇之恩,但是这并不妨碍袁嵩对叶明盛的一些做法感到恶心和寒心!
    ...
    在叶明盛离世之后,大乾迎来了新的时代。新即位的皇帝年号为“承熙”,寓意着继承先帝之志,延续盛世辉煌。这位年轻君主自幼深受叶明盛教诲,深谙治国之道,立志要将大乾推向更高的巅峰。
    承熙帝继位之初,便面临着诸多挑战。虽然大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内部仍存在一些隐忧:部分官员思想保守,对新兴事物持怀疑态度;民间虽富庶,但贫富差距逐渐显现;边疆虽安宁,却也潜藏着外族窥伺的危机。面对这些问题,承熙帝深知不能墨守成规,必须继续推进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在文化教育方面,承熙帝进一步深化了叶明盛时期的政策。他不仅扩大了国子监规模,还在各地增设书院,鼓励民间私人办学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承熙帝下令编纂《大乾通典》,汇集历代经典著作与当代研究成果,作为全国统一教材。同时,他还设立了“翰林院”这一学术机构,专门负责整理古籍、研究学问,并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促进知识传播。这些措施使得大乾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人才辈出,为国家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政治上,承熙帝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他创立了“殿试”环节,在科举考试最后一轮由皇帝亲自面试考生,考察其综合素质。这一举措不仅选拔出了更多优秀人才,也为朝廷树立了一个重视德才兼备的标准。此外,承熙帝还建立了“六部监察司”,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监督力度。每个部门都设有专职监察官,负责调查处理违法乱纪行为。对于那些清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官员,承熙帝予以重赏提拔;而对于贪污腐败者,则毫不留情地严惩不贷。通过这些手段,承熙帝有效地净化了官场风气,提高了行政效率。
    经济领域,承熙帝积极应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量日益增长,承熙帝意识到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金融体系来支撑庞大的商业活动。于是,他在各大商港设立“钱庄”,提供货币兑换、存款贷款等服务;又颁布法令允许民间成立商会组织,规范商业行为。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承熙帝大力推广农业技术革新,鼓励农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家庭手工业。他还特别关注贫困地区的开发,派遣官员前往实地考察,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这些政策有效促进了国内经济均衡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大乾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
    军事建设方面,承熙帝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鉴于周边国家形势复杂多变,他一方面继续加强常备军训练,确保部队战斗力;另一方面则注重培养预备役力量,以备不时之需。承熙帝十分重视科技强军战略,大力支持武器装备的研发升级。在他的倡导下,第二制造局与各地科研机构紧密合作,成功研制出多种新型火器,并将其应用于实战演练中。与此同时,承熙帝还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国防体系,包括修筑长城防线、强化边防哨所建设等。这些努力使得大乾拥有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强大军队,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外交舞台上,承熙帝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他秉持着平等互利原则,积极与各国开展友好往来。对于邻近的小国,承熙帝采取怀柔政策,通过文化交流、经济援助等方式增进彼此友谊;而对于远方强国,则保持谨慎交往态度,在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寻求合作共赢。承熙帝还特别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向世界展示大乾开放包容的形象。他邀请外国使节参观访问,安排他们体验中国文化魅力;同时派遣使者赴海外讲学传道,传播中华文明精髓。这些举措大大提升了大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承熙帝在位期间,大乾迎来了又一次繁荣昌盛的局面。城市繁华热闹,乡村安居乐业;文人雅士云集,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四海宾朋纷至沓来,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然而,承熙帝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时刻提醒自己要居安思危。他知道,历史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不断创新进取,才能让这个伟大的国度永远屹立于世界之巅。
    随着时间推移,承熙帝逐渐步入暮年。回顾自己的一生,他感到无比欣慰:不仅继承了先帝遗志,还将大乾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为了让这份辉煌能够长久延续下去,承熙帝开始着手规划未来。他精心挑选接班人,教导他们如何治理国家;同时修订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确保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承熙帝还特别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才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
    在承熙帝去世后,大乾人民再次沉浸在悲痛之中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