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 指一条财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坐下喝茶。”吴总拉着刘西水在茶几前坐下,扫了眼还拿着茶叶罐把玩的沈老,笑问道:
    “沈老,东西不错吧?”
    沈老点头,道:“是纯手工的,精湛至极的技艺,精美绝伦。”
    吴总道:“沈老,喜欢你就带走。”
    “无功不受禄。”沈老摇头拒绝。
    吴总不再多说,端起茶杯浅尝,一口,赞道:“小姑凉手艺不错。”
    “吴总,翟老,沈老,你们再尝尝我们店里的茶。”刘玲适时开口。
    “对!把你们带来的茶沏一壶尝尝。”吴总简单解释道:“百年老茶树产的茶。”
    “那可一定要尝尝。”翟叔附和一句,问道:“小吴,你跟小刘很熟?你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哈哈,昨天。”吴总笑道:“昨天去你们小区旁超市买烟,恰巧就看见店里老板在往柜子上摆茶叶罐,就你和老沈上次喝茶用的那种。我一直就觉得罐子上的那首短诗不错,一打听,就跟小刘认识了。”
    “这样也行?”翟叔是个‘老烟枪’,一听到‘烟’字,烟瘾立马就上来了,摸出烟给大家各散了根,问道:
    “小刘,你不是写小说吗?怎么还写诗了?”
    刘西水:“不写诗。写小说。”
    吴总一听来了兴致,问道:“小说?什么小说?我看看。”
    翟叔:“《帝国之矛》,历史小说。我看着呢,挺不错,就是字太少。落点文学网。现在的年轻人都跑去这类网站看小说写小说了。”
    “我看看。”
    “我也看看。”
    吴总、沈老、李总都摸出手机搜索。
    看了个开头就一个劲的叫好。
    一时间,刘西水被弄得有些老脸发烫。
    不觉中,话题被引入了小说、历史、文学,一边抽烟、一边喝茶,你一句一句的闲聊起来。可以感受到,吴总和沈老在文化领域都有很厚实的底蕴,翟叔和老李就稍微差些。
    一直聊到大半下午,沈老和翟叔起身告辞,要去实验室兜一圈。
    办公室只剩下吴总、刘西水和刘玲三个。
    “小刘,你们公司没做茶叶生意?”
    “没有。”
    “只做茶叶罐?茶叶是捎带的?”
    “是的。”
    “为什么?”
    “茶叶生意太难,做不了。”
    “这么多人喝茶,几千亿的大市场,怎么做不了?来,你说说,我帮你拿主意。我商业天赋很强!”
    昨晚许诺说教做生意,不会是这吧?刘西水硬着头皮道:“里面涉及的问题可多了,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
    “怎么说不清?”吴总横了刘西水一眼,道:“没事。我今下午就没事,有时间听,你仔细说说。”
    刘西水看向刘玲。
    “吴总,还是我来说吧。”
    刘玲笑了笑,道:“茶叶生意能做,但很难做大,做成品牌。其中原因……”
    刘玲斟酌语言,道:“第一,茶叶种类繁多。东大陆共有三百多种茶叶,都拥有悠久历史,属于文化遗产,任何公司和个人都不能注册成商标。”
    “同一种茶叶,又有产地和制作工艺的区分,衍生出诸多的品类。一般的消费者,根本分不清,所以,往往青睐于某一种茶。”
    吴总微微颔首深有同感的样子。
    刘玲继续道:“第二,茶叶品质甄别难,没有也无法设定统一标准,这就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价格参差不齐。关键是,绝大部分顾客不具备专业的辨识能力。”
    吴总问道:“这不更好吗?你们自己定标准,定价格,不是更容易获得顾客信任?”
    刘玲道:“这标准没法定。同一种茶,不同的产地有品质差异。同一产地,同一种茶,不同茶树产出的茶叶品质也有差距。纵然是同一棵茶树,由于气候和雨水原因,不同年份产出的茶叶品质也不相同。”
    “有这么复杂?”吴总皱眉,道:“正常喝茶的人,哪能分得这么清晰?你应该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你继续说,我听着。”
    刘玲继续道:“第三,茶叶品质把控,也可以说是品控成本。从茶园进货拿茶,还需要经过一道臻选。据说目前‘大师茶’使用的是智能机械选茶,且不论品质,投入成本一定很高。”
    “大部分卖茶的商人依旧是使用传统方式,也就是人工手选,一颗一颗的选。成本很低,例如我的茶叶店,就是我父母在选茶,忙的时候我会帮忙,一家人自己就做了,一年到头都有事做。”
    “小作坊生产,自家人做成本是很低,若是生意做大需要雇人,成本就高了。”吴总点评。
    “是的。”刘玲继续道:“第四,茶叶市场曾被奸商恶意炒作过,现在还不乏有人炒作,甚至还有很多人以卖茶行骗。茶行声誉被败得一塌糊涂。价格稍贵的茶,顾客都找熟人买,或者亲自去实体店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