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极微感应,碳竹材料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最近一段时间。
    张南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天上。
    作为试飞员,为了飞出一款性能完美的飞机,他几乎等于豁出去了。
    平均每天飞12小时,持续一个多月。
    刚开始强振动环境下,螺丝易松动,经常发生掉零件的问题——花了一周时间进行解决。
    然后就是气动结构的调整,每天更换好几对的机翼,看能不能飞的更快——这花了近半个月。
    还有就是飞机的减重问题,由于动力较小,飞机份量却有3吨多重,根本飞不了太多,必须把空重砍到2吨以下,再搭配600马力的发动机,才能飞出700公里左右的时速。
    航程也能有所增加。
    只是这项任务,杨梦超带人忙活了很长时间,左砍右砍,都没办法完成减重指标,极限就是2.5吨左右,无法再往下砍。
    “如果这款飞机没有700公里以上的飞行速度,没有5000公里左右的最大航程,我觉得它在市场上,是不会有什么竞争力的,飞的太慢了,不如乘坐专门的客机;航程太短了,不断的降落、中转会很麻烦,自己还要花时间去学会飞机的驾驶与维修,伺候这个家伙,所以易维修性也得非常出色,不能比汽车还要难修……”
    张南提出了很多想法与建议,提出的一些硬性要求,甚至堪称苛刻。
    杨梦超很想说做不到,但又不得不承认,张南说的很有道理。
    客户往往都是挑剔的。
    某些商品需要有100个的优点,才会决定购买。
    但也可能因为仅仅1个的缺点,就放弃购买某件商品。
    尤其是在市场上同类产品较多,能够货比三家的情况下,只有综合性能最好或性价比最高的那件商品,才可能脱颖而出,获得客户的青睐。
    所以仅仅是制造出一架“能飞”的飞机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其它工厂也能做到。
    除非是造出一架不仅“能飞”,而且能飞得最快,航程最远,维修性好,安全性最高——同时做到这些,造出一架真正的好飞机,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不会轻易被竞争对手所淘汰。
    “一出道就要立于某个巅峰,张南,你可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
    杨梦超苦笑说道,感觉摆在面前的问题,可不是一般的棘手。
    况且张南不可能一直留在‘梦超飞机制造厂’,天天在这里当试飞员。
    5月份了,张南农场的水稻要成熟了。
    树青牧场那边,也派人送了第一批的哥龙兽尾蛋过来,足有236枚。
    所以张南得暂时放下这边的试飞员工作,回农场忙活自己的事情。
    “张南,你隔两三天,就过来一次行么?这边的很多事情,没有你在真的不行。”
    得知张南要回去,杨梦超一脸无奈的说道。
    飞机厂这边,确实是不能缺了张南。
    因为这家伙是个飞行天才。
    好几次,‘梦飞1型’原型机,以200多公里的时速砸向地面,飞机摔成N块,但飞行员张南毫发无伤,由此改善了飞机的坚固性。
    还有一次,‘梦飞1型’飞掉了半边机翼,按道理不可能实现降落,但张南硬是歪歪扭扭的降落跑道成功,又积累了宝贵的‘丢失机翼如何降落’的处理方式。
    砰!砰!砰!
    张南试飞飞机的特点,就是每次降落都特别重,像是坠机般重重拍在地面,操控也非常粗暴,在空中经常做各种大过载机动,极少平平稳稳的飞过,感觉就是折腾,往玩坏的方向折腾。
    但优秀的试飞员就是这个特点,就是把飞机玩坏了的折腾,只有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让各种可能的隐患全部爆发,而不是留给客户找到。
    另外张南提出的多项改进建议,都是一针见血,极为有用,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如果张南不在这边的话,杨梦超知道,他的造飞机项目,只怕会马上陷入停滞,无法取得较快的进展。
    “教官这样吧。”
    张南知道杨梦超的想法与顾虑,想了想道:“现在厂里一共有三架原型机,我把最新的3号原型机开走,在张南农场那边,继续进行试飞工作,你的话,可以带工人再造一架原型机,从零开始,重新设计,看看能不能在设计层面,把飞机的重量减下去,我那边会继续提供数据跟建议,你偶尔也能带人去看看,这样如何?”
    “好吧,只能如此了。”
    杨梦超点头道,张南一不是工厂的人,二不是全职的试飞员,只能采用这个折中之策了。
    ……
    5月3日。
    张南操控着‘梦飞1型’3号原型机,飞回了自己的农场,在晒谷场平稳降落。
    紧接着他就忙碌了起来。
    5日,带工人收割了1万亩的成熟水稻,平均亩产420公斤,因为管理较为粗疏,产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