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祖龙之死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半路,就主动或被动的,被裹挟进了起义的军队当中,跟着喊起了“诛暴秦,杀祖龙”的口号。
    毕竟道理非常简单。
    祖龙据说都长生不死了,能活几千年上万年了。
    他们这次若是造反失败,还会有好果子吃么?
    祖龙会饶过他们的性命么?
    即便看在势大的情况上,这次开恩赦免了他们,宽恕了他们的罪过,但等他们分散了呢?或者再过个二三十年,等他们老了,没有力气造反了呢?
    届时祖龙还在,仍然活着,且有足够的能力报复、发泄。
    然后又下令把长城、驰道、运河等这些工程,全部修完,陷入无止境徭役当中,且没有力量反抗,更组织不起来。
    到那时该怎么办?
    “打,只能继续打下去!”
    “绝对不能散,一旦散了,万劫不复!”
    “除非杀了祖龙,否则我们永远别想过一天好日子。”
    “与其活活累死、饿死,不如杀入长安,诛杀祖龙,让子孙后代们,过上好点的日子。”
    “不错,这口气一旦松下去,以后就完了,秦人一贯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没错,秦人无信,吾等只能杀出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未来!”
    各路起义势力,经过讨论之后,一致做出了继续打下去的决定。
    毕竟在前面灭六国的过程中,秦人撒了多少谎,使出了多少诡计,早就把信用透支的一干二净。
    又联想到秦法的残酷,对人的限制约束之强,各类徭役之多,简直是活在地狱之中。
    打!
    继续打下去。
    而这一打,就是足足十年!
    烽火连天,连年大战,生活极其艰苦。
    祖龙的目的,是想以关内为根基,重新征服关外,实现一统,保持国土的完整,让辉煌的大秦,重新回来。
    但这一次,关外团结起来了。
    关外十多支的起义势力,在分封各地的地盘之后,虽然彼此之间偶有摩擦,但在面对像东出重新消灭他们的大秦,却表现的极其团结,几乎每一次的大战,都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秦军。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已经吸取过一次了。
    这次若不团结,只会被个个击破,最终导致全面沦陷,如同六国被灭的剧本再次上演。
    连横之策,他们再也不敢信任,而是坚持合纵。
    十年大战,六次尝试东出。
    全部以失败告终。
    其中一次,更是在函谷关外惨败,被斩首坑杀二十余万,几乎让关内家家戴孝,哀嚎遍地。
    更出现了一些大逆不道的反思声音。
    “别再打下去了,对我们有什么大的好处,不过是田宅几亩、钱财若干而已,却要我们提刀拿命去换!”
    “就算勉强答应了,这场大战答应了,但祖龙不死,还有无尽的徭役等着我们,要年年拿钱支援徭役,子子孙孙,若不是贵族,绝对不会好过。”
    “而这个江山,是属于祖龙他一个人的,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他打生打死,他却想继续奴役我们,让我们子孙后代,别想过上好日子!我们好不容易打下一点财产,也会回到祖龙住的宫殿里。”
    “要想过好日子,祖龙必须死!”
    “没错,祖龙必须死!”
    各路起义军的口号又愤怒的喊了起来。
    弄死祖龙,成了一件达成共识,无比正确的事。
    就连关内的百姓,都再也忍受不了连年的大战,都不想再做一遍灭关外诸国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漫长的百年工程,短期内就是累死,也不可能办到。
    而关外的大军,却很轻松的打进了关内,一路驶入破竹,几乎没有遇到多少抵挡的,攻入了长安城。
    祖龙则带着最后十万的精锐军团,逃到了北边的长城防线,只剩下十几个边塞郡的地盘,治下人口不到百万。
    而塞外的匈奴势力,又重新恢复了元气,拥有了超过三十万的精锐骑兵军团,是不是对边塞郡进行袭扰,掠夺走牛羊百姓。
    这时的祖龙,陷入到了极大的困境当中。
    不得不一边向内地的各路势力求和,希望他们不要过来攻打,并且取消了自己的帝号,降级称“始王”,还大肆封了十八个王,全部承认他们的地位。
    可以说是怀柔至极,想尽办法的争取时间,重新发展起来。
    但他是祖龙。
    能力魄力手腕都是极其优秀的祖龙。
    十几个边塞郡,很快被他搞的充满生机,经济十分发达,人口也增长迅速。
    甚至多次尝试组织兵力,准备打回长安城,重新夺回关内之内。
    但十年之内,尝试了四次,都以失败告终,并且又损失一半的精锐兵力,只剩下五万。
    这个时候。
    祖龙终于醒悟了。
    知道他走错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