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章 挺有觉悟的同志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全起见,这里必须使用内固定装置辅助稳定,否则一旦失稳,同样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外科医生的每一个操作如履薄冰,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量做到
    完美,一个马虎、将就,不追求完美的医生一定不是一个好医生,虽然不可能每件事做到完美,但是医生必须有对完美的追求,这样才能效果最大化,否则安全性与效果只能在不断地妥协中打折,甚至消失全无。
    枕骨大孔被扩大后,头皮仍然需要缝合起来,这样形成一个软性的空间,软性的封闭处带有一定的弹性,在脑组织因为压力差疝出时,不会受到压迫,不会受到压迫就不会缺血坏死。其实医学知识里充满了物理学知识,医学
    的进步就是物理学、化学和生物的进步,外科的进步很多时候是是物理的声光电磁热技术的进步。
    复杂的问题其实都是由简单的问题以某种方式组合起来的,解决复杂问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去一步一步处理每一个简单问题,就像解开复杂的绳结一样,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就是一个绳结套另一个绳结,以一种繁复的结构组
    成。
    现在绳结都解开了,剩下的就看水肿膨胀的脑组织就能能够膨胀到什么程度,以后她能不能缩小复原,推测归推测,谁也也不敢百分之百确定。
    将医生能够掌握的部分把握在手里,而且做到最好,剩下的无法掌控的只能交给运气,虽然运气是最不可靠的,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杨平现在将能够掌控的部分已经做到最好,剩下的他也只能继续观察,如果后续出现新的问题,也只能够见招拆招。
    手术做完后,思思戴着特殊的支架离开手术室,送往ICU进行术后监护。
    杨平坐在更衣室,靠在椅背上休息一会,他进入系统空间对思思的病情和治疗进行复盘总结,不管是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对医生来说,复盘总结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复盘总结,经验就会浪费,得不到有效的总结和积
    累。
    虽然现在系统空间还没有足够的积分来进行大型的实验,但是系统空间提供的大量的时间和条件非常宝贵,杨平在更衣室这么稍微休息一下,在系统空间里就相当于思考几十个小时,甚至几天,这种时间差对杨平来说非常重
    要,甚至杨平觉得,这才是系统空间最大的妙用。
    梁胖子在推销他的中华烟,现在医院里吸烟的人越来越少,他的市场在不断收缩,家里库存的中华烟又比较多,他本来想大干一场,无奈现在被周灿拿捏的死死的,哪里还敢抽烟,库存的中华烟也只能卖掉。
    更衣室里有几条长椅,杨平靠在椅背上闭着眼睛休息,宋子墨、徐志良、李国栋等等全都模仿杨平这个习惯,靠在椅背上休息,放眼看去,这些人整整齐齐一字排开,李民也在其中,一副闭目养神的样子。
    知道内情人明白这是研究所的优良传统,重大手术的术前术后都会在更衣室靠着椅背闭目养神,术前在脑子里对手术进行模拟,术后对手术进行复盘。
    不仅是研究所的医生,凡是经过研所培训的医生都保留这个习惯,比如高主任、主任这些研究所的编外学员,那闭目养神的模样比这些医生还正宗,仿佛闭目养神姿势是否规范,代表着是否得到杨教授的真传。
    “李民,你们医院缺少磁共振和CT吧,要不我让人捐给你们一台?”杨平突然提起这事,这段时间忙,也没有关注官渡医院。
    三博医院最近搞对基层医院的对口支援,研究所对口支援对象是官渡医院,官渡医院只是一个乡镇医院,先进的大型设备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一些简单的设备,比如X光机、B超、心电图。
    诸如磁共振、CT这些设备压根没有,大型三甲医院淘汰的连二手的设备也轮不到他们,那是县医院的抢破头的宝贝。
    “王老板捐赠了三栋大楼,配套的医疗设备里有CT,MRI,还是目前最先进的。”李民挺感激杨教授,他不仅亲自带教自己,还关心这官渡医院。
    杨平一怔:“哪个王老板?”
    “王昌鑫,脖子上挂拇指粗的金项链经常来我们科室的王昌鑫王总。”李民怕杨教授弄错人,特意说出老王的特点。
    杨平立即坐直身体,刚刚还是闭着眼睛聊天,现在就像突然醒来:“这么大事我怎么没听他提起呢?你也没说这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好几个月前的事情,现在三栋大楼已经动工,王总说这是小事不值一提,叮嘱我不能告诉你,要是告诉你就是邀功,不告诉你就是做慈善。”李民也是老实人,一五一十地告诉杨平。
    “这个老王。”
    人家有的是钱,家里有矿,他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吧,他做的是好事,不是坏事。
    “搞了三栋楼?还有一整套医疗设备?”杨平问道。
    “一栋公寓做宿舍,一栋医疗楼,一栋办公楼,不止这些,还签了一批本科生,工资待遇按省城医院标准,建立培育基金,送这些人来三博医院培训。”
    “还给官渡镇修路,将官渡镇连接到省道的路拓宽重修,双向六车道,比我们那条省道还宽。”
    “他说国家现在搞扶贫,提倡共同富裕,他是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理应带领后富。”
    “这话他说的?”杨平挺惊讶老王的觉悟的,这不是一般土豪嘛,挺有格局的,杨平不禁对老王高看了几眼。
    李民说:“他还请南都农大的教授去官渡镇考察,看看官渡镇适合搞什么特色种植或养殖业,他要将官渡镇打造成一个绿色生态农业区。”
    “听我们老院长说,王总去了官渡镇很多次,与我们县政府和镇政府签署了长期扶贫的协议。”
    “那有没有什么眉目没?”杨平对这事挺有兴趣。
    李民知道得挺多:“已经确定搞养牛,他们打算高价从挪威引进品种和整体养殖技术,将官渡镇打造成南方的最大的养牛基地,挪威的养殖专家已经来官渡镇,正在考虑基地怎么设计,挑选养殖技术人员去那边培训,还说要
    用挪威红牛跟我们本地牛搞一个杂交品种。”
    “老王在官渡镇搞这么大动静,投多少钱?”大家立即来兴趣,平时看老王土里土气的,居然挺有脑子的。
    李民想了想:“具体我也不知道,据说有几十个亿的吧。”
    “你们医院建三栋楼?”李国栋插嘴问道,他去过官渡医院搞技术支援。
    “是呀,我看过设计图,非常漂亮,请欧洲一个著名的设计师设计的。”
    老王同志是一个好同志,是一个挺有觉悟的同志,大家都这么认为。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