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7章 特么这么面熟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所以论文的发表以后是没有期的概念,只有发表时间的先后,同一时间,可能很多篇发表。”
    奥古斯特补充。
    中国医生,尤其稍微年轻点的医生,怎么这么熟悉呢,这跟那什么什么不是差不多吗?这是什么什么呀,怎么一时想不起来。
    “少量纸质版只是辅助,只是为了多一种介质保存我们的论文而已,所以纸质版只是赠品、纪念品或存底的依据。”
    这么新颖的期刊,严格来说不是期刊,只是一个论文发表的平台,的确是脑洞大开,居然可以这么发表论文。
    刚刚已经登入进去的医生发现,就这么一小会。
    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等,各个语种的翻译文章陆续发布出来,都是志愿者免费翻译。
    任何个人或团队都可以翻译其中任何论文,甚至文章的一段或几句话。
    这些医生几乎可以看到翻译者正在讨论一些争议词句。
    这种开放式的翻译,让论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变得十分的精准。
    没有带电脑现在心里着急呀,大家挤在有电脑的医生旁边。
    “没有电脑没有关系,我们只要有手机也可以浏览论文,只要下载我们的app,可以在手机上阅读论文。”奥古斯特是个优秀的解说者。
    这时屏幕上出现一个巨大的二维码,扫码可以下载app。
    不早说,没有电脑的医生立刻摸出手机,开始扫码下载,然后照着屏幕上的提示注册。
    手机人人都有,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期刊?这真的是彻底打破传统期刊的固有思维。
    登上去以后,开始订阅论文浏览,界面非常友好,浏览非常舒服,欧美的医生从来见过这么友好的在线阅读体验。
    “大家注意!我们的期刊,不,准确说我们的论文平台与传统期刊不一样,发表论文是完全免费的,不像传统期刊,发表论文要支付一笔费用,我们不需要,只需要使用实名认证后,便可以发表论文。”
    “但是订阅却是收费的,收费也不高,因为我们不盈利,收取的费用只是为了维护平台,而且我们还接受捐赠,有专门的捐赠渠道。”
    “不过为了庆祝期刊出生,我们会免费一段时间。”
    奥古斯特继续介绍,越说越兴奋,因为期刊没有面世时,他也不知道是这个样子。
    唐顺这个家伙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硬是没有透露一个字,直到几天前期刊面世,奥古斯特才知道唐顺负责的期刊有多么奇葩。
    有个中国医生终于想起来了,靠,这不跟中国网文差不多吗?
    把网文的思路用来办这种严肃地期刊,也特么一绝。
    随后好几个中国医生想起来,这就是网文的套路呀。
    徐志良看周围老外一个个兴奋的样子,不免有些觉得好笑---一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
    杨教授拨了这么多资金给《医学》期刊,唐顺这家伙,居然给办成了网文平台。
    而且这个网站、app全是花大价钱请某知名网文平台的技术团队设计建设的。
    所以中国医生一看怎么这么面熟,现在看来,这如何不面熟。
    会场的医生陆陆续续下载app,注册账号跟网站一样非常简单,可以用自己的手机,也可以用自己的邮箱,如果这两样都不用,也没有关系,你随便注册一个用户名,然后设置密码,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也是可以的。
    这种新奇的方式。让大家觉得非常有趣,以前大家见过的论文,绝大多数是从纸质的期刊上看到。即使有些利用互联网的电子期刊,用户体验极差,与现在的《医学》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当有些医生已经阅读完里面的论文的时候,开始轮到他们又一次次惊讶。
    曼因斯坦教授居然也在里面发表文章,还有他们熟悉的很多大牛级人物在上面发表论文。
    曼因斯坦教授明显一脸懵逼,他不像奥古斯特已经提前知道这种奇葩的期刊。
    自己拿到手的期刊只是赠品、纪念品,真实的期刊是这样的。
    特么诺贝尔的脑洞都觉得不够用,论文还可以这么搞。
    酝酿已久的期刊居然是这个样子,从理念上完全跟普通的期刊不一样,彻底颠覆传统期刊的运作方式。
    医生们继续看,再深入地看论文,当他们看到杨平的论文时,又是一次震撼。
    空间导向基因?
    空间导向基因这么科幻的名词,居然出现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中,这期刊靠谱吗?不是科幻读物吧?
    再往后面仔细看,这一点都不科幻,因为是已经实现的东西。
    论文作者已经成功发现世界第一个空间导向基因,这还远远没有结束。
    作者已经利用这个空间导向基因成功培育出一块完整的肌肉,这块肌肉不仅与正常肌肉的肌纤维结构完全一样,而且还有穿插其中的血管和神经。
    这意味着人类可以体外克隆局部器官,这是一种不依赖于胚胎培养的新技术,这无疑是划时代的。
    “大家看到论文里的空间导向基因吧?震惊吗?我就问你们震惊吗?”奥古斯特向全场医生提问。
    这种事能不震惊吗?这种医学界的大事谁不心里波涛汹涌。
    这个论文作者的名字---杨平、唐顺、宋子墨、徐志良等等,这个宋子墨不就是在台上演讲的那个中国医生吗?
    当佐佐木和三井看到日文版的论文时,整个大脑已经完全短路,胸口就像一块巨石压着,一种强烈的窒息感袭来。
    体外克隆器官,他居然已经获得成功?
    他一个外科医生怎么拥有这么强的科研能力,还能够从基础理论着手来创新。
    佐佐木和三井此时明白,高桥说的其实没有错,杨平就是不可逾越的高山,他是比大圣还厉害的存在,但是自己却未必能够修炼成仙成为十万天兵之一。
    苏教授和梁教授此时不知道说什么,年轻人真是不一样,不是办期刊吗?怎么还可以这样办?
    而且对于杨平的科研进度,他们之前也一无所知,现在突然以这种方式宣布获得这样的重大成果,难以接受呀,这小子怎么没说呢。
    早点说嘛,这小子,就这么自信老人家的心脏的状态?
    这可是扎扎实实的诺奖级别成果,当今生物医学界,还有谁有这样的成果。
    曼因斯坦站在讲台上,心里已经开始盘算,将以最快的速度推荐这个成果去获诺奖,动作一定要快,不然容易被别人捷足先登。
    凭借这段时间与杨教授的交往,杨教授应该会答应自己作为他的科研成果的推荐人吧。
    曼因斯坦只担心这一点,他一点也不担心,他根本不担心这个成果能不能获奖,要是这种成果不能获奖,其它成果都不好意思拿奖。
    整个会场又一次癫狂,徐志良觉得好笑,看个网文而已,用不着这样兴奋吧,老外不看网文吗?
    不过,这个网文的兴奋点确实有点高,大家兴奋一下也正常。
    “这是真的吧,不是年轻人玩什么把戏吧?”梁教授问道。
    苏教授擦额头的汗:“应该是真的,把戏不会玩这么大吧,回去我核实一下。”
    臭小子,也不提前说一声,这一搞容易吓到人。
    首发最新。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