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8章 极限操作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1938章极限操作(第1/2页)
    这时,他耳机里换了一个沉稳的声音:“马国柱,我是书生,现在听我的命令,就向我们炮兵阵地方向俯冲,把鬼子飞机引过来。”
    马国柱一听是周文的声音,心里马上就稳定下来,同时也有一丝暖意涌向心头。
    书生也看到了自己的危机情况,书生有办法。
    要知道,马国柱他们虽然跟周文接触不多,但他们却是知道,自己的这个长官的能耐有多大?
    在马国柱他们这些飞行员的眼中,说是无所不能也毫不为过。
    会打仗、能弄钱,懂战术。
    给你配备当世最好的装备,最好的飞行教官,最好的飞机,最好的后勤保障,还有最好的战术。
    作为一个飞行员,对于这种千载难逢的长官,你还奢求什么呢?
    所以,只要是周文的命令,你就照做就行,他必然有其它布置。
    甚至马国柱心里已经猜到,恐怕炮兵阵地前就隐蔽着防空火力。
    于是他毫不犹豫,马上就压低机头,向着地面俯冲而下。
    如果飞行高度超过2000米以上,以Bf109战斗机的速度,通过俯冲来摆脱日机的追击也不是太难的事。
    问题是现在距离地面只有1200米左右,飞机还没有加到最大速度,也许就要跟地面来个亲密接触了。
    所以他一时之间还无法摆脱鬼子的追击,起码有6架96式舰载战斗机紧紧咬在他的后面,他不得不不断通过翻滚和变向来规避嗖嗖射来的子弹雨。
    这个危急时刻,马国柱却是异常冷静,不惜用出平时训练中都不敢使用的极限操作,握着操作杆的双手青筋乍现,来回摆动。
    而这架编号为002的战斗机就如在死亡线上跳舞的精灵,每每在危机时刻就直觉般转向,避过了飞机的要害。
    这里就要说,Bf109战斗机不但性能优越,其防护力在战斗机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全金属结构和巧妙的机身设计,增强了机体在高机动动作中的抗扭曲能力。机尾增加的四个加强条则是进一步提升了结构强度。
    关键是,在发动机的外壳和油箱配备了装甲保护板,配合整流罩设计,可抵御低空作战中的弹片和碎片冲击,防止燃油泄漏。
    所以马国柱的飞机虽然多处中弹,但飞机的要害部位都无大碍,保证他完成了这波堪称极限的俯冲加规避的操作。
    而此时他的飞机已经降低到距离地面500米的高度。
    对于一般飞行员来说,500米就是一道红线,低于这个高度飞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危险。
    先不说那些起伏不定的群山峻岭,就是地面的树木和建筑,在飞机超过200公里的时速下,都是隐形杀手,一不留神就会撞上。
    只有那些飞行精英和老鸟们,才能驾驭这个高度的飞行。
    而马国柱和在他身后追击的日机飞行员,都算得上这个时代的飞行精英,自然就毫不畏惧地继续俯冲而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1938章极限操作(第2/2页)
    对马国柱来说,当然是希望鬼子飞得越低越好,这样就会让地面的防空火力打得更准,鬼子也更难逃逸。
    而在鬼子们看来,这个可恶的直那人已经黔驴技穷,想用极限俯冲将自己这些帝国海军的精英们吓退。
    这可能吗?
    老子们也许飞机不如你,但要说到飞行技术么,你们这些直拿人就是拿出吃奶的力气也不可能赶得上。
    这些恼羞成怒的鬼子飞行员,到了现在还没意识到,如果人家的飞行技术不行,怎么可能在他们七八架飞机长达一分钟以上的咬尾攻击中得以脱身?
    只是这些狂妄已久的鬼子飞行员下意识地忘记了这些,甚至把对方这一系列堪称教科书级的摆脱操作归咎于对方飞机的性能。
    所以,6架鬼子飞机毫不犹豫就追着马国柱直冲而下。
    追击的日军飞机全都是96式舰载战斗机,而95式战斗机可不敢继续俯冲。
    这种速度的急速俯冲,95式这种双翼战斗机的机体结构可是坑不住,弄不好直接来个空中解体都有可能。
    而日军的96式舰载战斗机却是日军第一款全金属机体的战斗机,可说是目前日军装备的最新型战斗机。
    只是,这款日本人引以为傲的国产飞机,却是出道即落后,除了全金属设计算得上是跟上了世界潮流,但机身材料和发动机跟同期的德国和英国战斗机都没法比。
    这款全金属战斗机的最大时速才达到430公里,单这一项就比起德国的Bf109A和英国已经开始量产的飓风战斗机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个时期的全金属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都是奔着500公里以上去的。
    而且由于材料技术的限制,日本虽然得到了一部分英德工程师的指点和启发,同样设计出了全金属机体,但材料的硬度和抗压性却是还有不小的差距。
    所以,当马国柱的飞机俯冲到300米高度时,就有一架鬼子的96式战斗机突然不正常的抖动起来,然后就像喝醉了酒一般,歪斜着突然就向地面栽了下去。
    这是机体承受不住高速度下大扭曲运动的压力,出现了部分结构破损,导致飞机失控的结果。
    而此时的马国柱已经没时间回头观察了,因为地面的景象已经开始在他的视线中快速放大,他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手中的控制杆上。
    250米、200米、150米……
    高度表的指针快速下滑。
    头上已经汗如雨下的马国柱突然猛地拉起了操纵杆,飞机呼啸着在120米的高度猛然抬头,但惯性依然让飞机继续下降了几十米后,这才在距离地面70米的高度改平,然后轰地一声,飞机几乎是擦着地面树梢一掠而起。
    呼啸而过的气浪将地面的树木吹得东倒西歪,同时也将莫大海精心布置的防空阵地的伪装吹得七零八落,露出了一挺挺高昂着头的M2勃朗宁重机枪。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无广告、完整阅读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