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海上丝绸之路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部族还是愿意跟从士燮,仍然在拼死反抗,所以战事进行道后面,为了减少伤亡,明军只是围而不攻。
    毕竟真正决定天下的战争是在彭城,只要在彭城击败了刘协之后,天下纷乱的局势便会尘埃落定。
    最好还是招降士燮,这样交州的民力和部族都可以直接使用,对于他之后的计划也有大有好处
    虽然交州和益州两州都没有开发完全,但是南疆,许安并没有打算将其让给其他人的打算。
    南疆还是要早早的收入囊中为好。
    府衙正厅,许安坐于首座,贾诩坐在左首的位置。
    正厅之中只有他们两人,其余的军将暂时留在了厅外,在开始集议之前,他需要先和贾诩两人确认一些事情才行。
    “联合舰队现在到了什么地方了。”
    许安微一思索,想着一旁的贾诩询问道。
    事务繁多,他每日要阅读的军报,还有接受各城的消息超过数百条,很多事情他也没有办法完全记得清楚。
    他口中的联合海军,是指着辽州舰队和海东行省舰队混编而成的新舰队,海东行省的舰队有大半已经返回了海东行省。
    “回禀明公,联合舰队已至扬州舟山群岛。”
    舟山群岛是许安命名的地方,这里原来叫甬东,春秋时属越国,后秦汉两代置郡县管辖。
    许安改其名,并没有人有意义,甚至贾诩也觉得这个名字改的甚好。
    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所聚,故名舟山。
    不得不说,取名真的是一门学问。
    “按照明公指示,已从徐州征召了民夫前往舟山修建军港。”
    贾诩微微垂首,详尽的禀报道。
    他也算是府中的老人,许安基本上问话只需要问出第一个问题,他就能够猜得出许安想要了解的是哪一件事情。
    在之前贾诩就发现了许安似乎海上的事情尤为关注,早早的便在辽东埋下了暗手。
    他本以为许安是要借助海上的力量来针对青徐两州,在攻略了青徐,统一了天下之后应该会放松对于海上的重视,封闭船厂。
    在贾诩看来,开海和造船技术的革新,会带相当大的危害。
    随着海上商路的发展,海上的动乱也已经是初具苗头。
    虽然还没有发生,但是贾诩能够预想到一些将来会发生的事情。
    大海广阔无比,他从未听到有人说过其有边界,他也跟随着许安一起登上过舰船,航行在海上,他都能感到自己的渺小。
    如今海上商贸的发达非常。
    财帛动人心,总会有铤而走险者。
    就是明庭如今政治清明,军力强盛,但是国内仍然也有的亡命之徒劫道杀人,只是不敢如同昔日那般占山为王。
    犯罪在这个时代,是无法避免的。
    贾诩担忧的海路的兴盛会不会使得海盗猖獗,祸乱沿海。
    那些海上星罗棋布散落的岛屿,可是最好的藏身之地。
    “开海之事,利大于弊。”
    许安知晓贾诩的心中所想,他和贾诩曾经讨论过了这一件事。
    “这辽阔的大海之中蕴藏着几乎无穷的财富,海洋才是未来的出路。”
    “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许安的声音低沉,他的目光坚定。
    “我之所以不断开海拓疆,并非是因为想要名垂青史,也并非是想要炫耀功绩,更不是为了成为什么所谓的千古一帝。”
    “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
    贾诩神色微肃,,许安如此认真的表情,他也没有见过很多次。
    他没有认为许安所说的是假话,如今的许安并没有称帝,但是他取得了的功绩确实已经是超过了昔日所有的帝王,注定名垂青史。
    后世的史书就算是不用任何的春秋笔法去夸耀许安,只是单纯的记录许安的生平,那也一定会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
    跟随着许安多年,贾诩清楚许安并非是什么穷兵极武,不关注民生,只在乎自己的功绩的人。
    他也都很疑惑,他感觉许安的心中犹如明镜一般,似乎存放着一个账本,脑海之中有无穷的主意。
    打仗本来是耗费钱财之事,尤其是开疆拓土,更是劳民伤财,但是许安开疆拓土之后仔细一算账本,却反倒还赚了不少的钱。
    北疆击破鲜卑,尽收北地诸部两部牛羊数十万头,更是一下子得到了数十万的免费劳动力和军力。
    辽东、西域击破了那些国家之后,那些被俘虏的兵丁直接被用作劳力,去建设基础,如今在西域和辽东两地大量的道路被开辟了出来,各种各样的基础也得到了完善。
    而所用的军费,基本上都被缴获给抵消。
    西域一战,大宛国沦陷半数,国主被杀,贵霜无奈罢兵,那一战耗费的军资许多,但是按照许安的要求,他们派遣了使者前往贵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