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获奖之后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对于电视台,每个新节目,都是一项重要的决定。
    人,钱,还无所谓,重要的是口碑。
    一线之所以是一线,除了有钱有人之外,王牌节目必不可少。
    《走近科学》对于东安算是意外的惊喜,谁也想不到,这么个电台转过来的题材,居然能稳定在0.7%左右收视率。
    而且,还自带热度buf。
    半个月一整期节目,不看第二期,绝对想不到后边会如何展开,虎头鼠尾一点都不为过。
    观众们期待了整整七天,想要知道到底咋回事,结果,总有被唰的感觉。
    于是,忍不住上网吐槽,你特么什么鬼。
    节目组对于这类言论,非但不去解释,反而在后边推波助澜。
    华夏人口那么多,几个黑子无所谓,你闹的越凶,对节目越有利。
    好奇害死猫,人也没啥区别。
    到处都在说《走进科学》如何如何,没看过的都会想去看看,收视率自然就上去了。
    再者,节目也有正经的时候,一些案件或是真实事件确实带有科学依据,播了这么多期,养成了一批忠实拥趸,有点娱乐加教育相结合的意思,张导他们同样在慢慢摸索,寻找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华夏鉴宝》是东安的野心之作,也是老酒新装。
    以往这类节目,都是主打收藏物品质,动辄几十几百万的东西,让观众羡慕的同时引发兴趣。
    一条腿走路,始终不稳,只有一个卖点也是如此。
    所以,《华夏鉴宝》通过各种会议,集思广益,多点开花。
    特别肖一若给了所有人个惊喜。
    当初他参加金话筒,众人的想法是你就混个脸熟,能走多远走多远,回来让郑秋曼带着,慢慢累积。
    看好是必然的,只是没想到居然拿了个冠军回来。
    金话筒虽然每年都办,含金量还是挺高的,每年的前几名,都发展的不错。
    他拿了冠军,等于省了百万宣传费,只要打出:金话筒得主电视节目首秀,相信便能吸引无数目光。
    节目组上下从导演到编剧到工作人员,闻讯之后,可谓是动力十足。
    一个有分量的主持人加入,对于节目帮助非常大,领先于起跑线之上,干起活来是吭哧吭哧。
    收视高,金主多,奖金自然少不了,都是干活,谁不愿意多赚点。
    因此,加班开会,讨论计划,都踊跃参加。
    郑秋曼也是一样。
    她作为东安的一姐,刚开始是有点优越感来着,这不稀奇。
    长得漂亮,业务能力强,曾经主持过破一的节目。
    对肖一若完全是看晚辈准备提携的态度。
    但是,参加过几次会议之后,她觉得好难啊。
    古玩对于新人来说,相当不友好,光是各种朝代都把她绕晕了,更别提期间发生的各种典故。
    而古玩其中有趣的一环,便是这些故事。
    好不容易有点记忆了,过度到每个朝代的工艺特点,这里是难中之难。
    在她看来,根本没啥区别,同样是两个瓶子,可以通过底座,花纹,瓶口,做工,林林总总十几种方式来分辨。
    作为合格的主持人,郑秋曼私底下找了黄老师聊过不少次,对方直接说了,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劝她边学边记,积少成多。
    对肖一若,除了拿下金话筒外,能熟练地辨别古玩,更让郑秋曼吃惊。
    黄老师有些嗤之以鼻,他和肖一若没见过面,也没聊过天。
    但这人的名字在每次会议之中,都会被提起。
    一个二十四岁的年轻人,毕业于传媒大学,你说知道一点古玩皮毛,他觉得没问题,可要说能一眼定乾坤,是不信的。
    不过,良好的涵养让黄老师微笑以对,日子还长着呢,有的是机会给年轻人上一课。
    肖一若自从回来之后,忙的脚不沾地,连家都没时间回,老爸老妈特地上来了一趟,三人一块去外头吃了顿饭,好好聊了聊,父母除了满意,就是满意。
    然后就是会议,大大小小各种会议。
    节目组的会和一般的公司有很大不同,人家是领导说,下头的人去听,去记,去实行。
    做节目,需要的是集思广益。
    一个人的想法有局限性,很容易绕到死胡同,并且效果不好。
    通常是导演编剧提出一个想法,其他人散发思维,头脑风暴,一起将这个想法填上颜色,补上各种细节。
    需要客观地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想,如果我在电视机前,会想要看到什么内容,有什么情节会吸引人,有什么情节会有趣。
    除此之外,他和郑秋曼两人还得修改串词。
    编剧会给个大纲,但因为不是专业人士,能交给两人的只是个流程,中间详细的要说啥,还得他俩来进行填补。
    自己比郑秋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