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说:“都要。”
    第二天她睡到日上三竿起来,朝食吃了碗醴酪饧粥,让冯德领着人打开库房,亲自去挑皮子。
    既然李旦喜欢,巾帽、幞头、深衣、长袍、腰带、胯褶、袜子、鞋履……全身上下,里里外外,每一样都给他做几套好了。
    婢女们做,她挑样式。
    李旦上午和幕僚们在书室议事,午间回花厅吃饭,进门便看到房里的毡毯、湘妃榻、香几上铺满皮料锦缎,织金掐银,彩锦、宫锦、刺绣、印染,绚丽明朗,富丽堂皇。
    裴英娘身着小簇折枝海棠花春衫,坐在漆绘薰笼上,周围锦缎环绕。她一边自自在在喝茶吃茶食,一边支使婢女们裁衣穿线。
    李旦环顾一圈,一屋子丝帛绸料,足够做来年一年四季的新衣鞋袜。
    “下午还出去吗?”裴英娘站起身,垫脚帮李旦解开圆领袍系带。
    李旦握住她的手,“不出去,下午陪你。”
    半夏去厨下传饭,婢女很快送来菜肴汤羹。春天新鲜菜蔬多,食案上琳琅满目,时鲜小菜翠绿油亮,另有环饼、乳酥、毕罗、鲜瓜姜,当中一大碗莼菜银鱼羹。
    北方莼菜难得,裴英娘盛一碗汤递到李旦跟前,“等天晴了,我们去曲江池畔跑马踏青。”
    李旦听了一笑,“好。”
    她想了想又说,“不去曲江池了,人太多,去乐游原。”
    春天的曲江池百花盛放,拂柳如烟,杏桃满枝,风景宜人。
    从上巳开始,长安老百姓几乎倾巢出动,游玩的人群把通往曲江池的几条长街挤得水泄不通,车马想通过巷道,起码要在路上堵半个时辰。
    李旦夹了一枚金银夹花面卷,送到她的碟子里,“都听你的。”
    吃过饭裴英娘拿起银剪子,像模像样裁下几块布,“阿兄你看,我亲手给你做件新锦袍!”
    亲手两个字咬字格外清晰。
    李旦失笑,“我等着。”
    她和婢女们玩了一会儿,走到棋室,搬出箜篌,素手轻挥,曲调婉转柔媚,春天正是弹奏《春莺啭》的时节。
    弹着弹着,听到一阵悠扬的和音,李旦取了琵琶,横抱膝前,和着她的调子挥动纤长的手指。
    她头一次听李旦弹琵琶,一时听入神,手上的动作不知不觉停下来,变成李旦独自弹奏。
    冯德走进庭院的时候,李旦刚好弹完整支曲子。
    “郎君,娘子,英王来了。”冯德垂首道,“英王面色惊惶,说是有要事和郎君商量。”
    李旦不慌不忙,放下琵琶,嗯一声,“先带他去书室等候。”
    他站起来,揉揉裴英娘的发顶,“我去见七兄。”
    不知李显是为什么上门的,李旦去书室以后,几人一直在里间密谈,直到酉时,里头的说话声仍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
    裴英娘几次派人过去探问,看看天色,让人准备席面送去书室,自己独自在花厅吃饭。
    戌时阿福从外边回来,他忙着去各个工坊查账,每天早出晚归。平时他直接去账房交账,今天却先来求见裴英娘。
    “娘子,外面传得沸沸扬扬。”他等裴英娘遣退房中婢女,才压低嗓音道,“坊间说太子不是天后所生,英王和相王才是天命之子,连过路行商都知道这个传闻了。”
    裴英娘翻阅账本的动作停滞片刻,“谣言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阿福小声说,“我听到有人提起相王府,私下里去查,据说原话是谏议大夫明崇俨的贴身书童不小心说漏嘴的。如今不论是大臣们的深宅大院,还是市井里坊,都对这个传闻议论纷纷。”
    裴英娘沉吟半晌,这种谣言官宦人家不敢随便多嘴,既然连行商都听到传言,说明这一次消息是自下而上传扬的,等他们发觉,外面肯定早就传遍了。
    她叫来冯德和阿禄,“传命下去,不管外面有什么传闻,相王府内外,不得议论任何有关东宫的事!管不住嘴巴的,立刻捆了打发去别墅看守菜园。”
    两人肃然应是。
    裴英娘嘱咐阿福,“工坊里的人只签订契书,不是府中奴仆,管不了太多,但是也不能不管,你告诉各家坊主,若是有喜欢嚼舌根的,直接辞退。”
    阿福应喏。
    亥时李旦回到正院,东间灯火通明,裴英娘歪在榻上看账本,青丝披散,丝绦松松挽着。
    “怎么还不睡?”李旦抬脚进房。
    裴英娘抛开账本,起身为他更衣,“等你回来。”
    “下次七兄登门,不必等我。”李旦皱眉说。李显听到传言,吓得浑身发抖,急急忙忙上门找他商量对策,他劝了李显一下午,李显一句没听进去。
    裴英娘笑着说,“不等你,我也不会早睡。”
    梳洗一番,两人登榻入眠。
    婢女撤走灯盏,吹灭烛火,东间瞬时陷入一片幽暗,不一会儿浮起一汪朦胧的亮光,屏风上镶嵌的数十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