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李治一纸诏书颁布,工匠们立刻忙活起来,礼部侍郎亲自前去亲仁坊督办工程。
    李令月天天打发人去查看修缮宅院房屋的进度,派人上门催裴英娘早日搬家,“你早点搬过来,我想找你说句话,不必等人跑一趟,套上车走几步,一转眼就到你家门口,再方便不过了。你快搬过来!”
    她心急也没办法,屋子要重新粉刷风干,暂时住不了人。
    这一日天气转凉,落了场微微细雨,帝后二人在含凉殿泼墨挥毫,各作一幅字,命人送到永安观。
    此时不论是不是过年时节,都没有贴对联的习俗,门前只挂桃符辟邪。但是近几年渐渐兴起贴一对联句在门边,以示吉祥。
    裴英娘灵机一动,让工匠把帝后的墨宝镌刻在亭台楼阁之间,加上卢雪照那帮文人的诗赋排偶句,满园都是锦绣文章。
    门外则贴上大红对联,书坊造出来的劣等纸回炉重造一番,可以拿来当对联使嘛!
    不出半个月,第一批红纸售卖光了。
    当然,大户人家不屑和平民百姓争红纸,他们要用最贵的洒金纸,另外他们也请工匠雕刻门联,镶金砌玉,怎么奢侈怎么折腾。
    整整一个月,往永安观送礼的人流没有断过。
    亲仁坊的宅院布置好了,裴英娘准备搬迁。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越来越冷,池子里的莲叶也枯萎了,府中开始陆陆续续收拾大件的行李。
    后院栽有几棵高大的柿子树,柿子早就熟烂,天天有鸟雀飞过来啄食。
    忍冬领着仆妇摘下几枚绵软柿子,洗净送到裴英娘面前,“好歹也是住过的地方,娘子尝一尝院子里的柿子。”
    裴英娘一边吃柿子,一边翻看礼单,看到一个韦字时,眉头微蹙,“英王府的韦孺人也送贺礼了?”
    忍冬和半夏不知道外边应酬的事,叫来长史。
    长史答道:“不是韦孺人,是韦家。”
    韦沉香很谨慎,作为李显的孺人,她越过赵观音给裴英娘送礼,肯定会被人指责。
    她没那么做,让娘家代她送上厚礼示好,别人说起来只会提韦家,不会想到她身上。
    韦家送的礼物是一车蜀锦,匹匹色彩鲜明,富丽堂皇,价值不菲。
    蜀锦是剑南道每年进贡的贡品之一,韦沉香的父亲此时正在蜀地任职。
    韦家没有做出什么不合时宜之举,送礼也只是寻常富贵之家的人情往来。
    长史挑不出错来,自然不能拒绝韦家的礼物。
    二话不说赶出去,会坏了裴英娘的名声。
    听完长史的解释,裴英娘没有细究。
    韦家的打算她能猜到,赵观音的父母获罪离开长安,他们想劝李显废黜王妃,改而请旨册封韦沉香。
    韦家高兴得太早了。
    李显耳根子软,处处留情,他之前同情被赵观音任意欺辱的韦沉香,难道现在就不怜惜赵观音了?
    这时候裴英娘渐渐能明白为什么宫里的宫婢说李显好相处。
    李显不会真和谁生气。哪怕宫婢们犯了天大的错,只要对着他痛哭一场,他的怒火立刻烟消云散,还跑前跑后帮宫婢求情。
    他对谁都好,对谁都怜爱有加。当年喜欢取笑裴英娘,也只是口头上占点便宜,没有捉弄过她。
    赵观音处境越艰难,李显越不会废黜她。
    “韦家的蜀锦不必入库,送去绣娘那儿裁新衣。重阳换衣,给府里的使女人人添两套新衣裙。”裴英娘端起半夏刚沏好的温茶呷一口,蜀锦贵重,给下人裁衣裳穿不大合适,但是韦家的这个曲意逢迎她不能接,韦沉香的心思太多,而且她不想插手李显的后院纷争。
    长史颔首应是,明白自家娘子不喜欢韦家,以后和韦家人打交道,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院外忽然传来一片嘈杂声响,马鸣嘶嘶,脚步纷杂。
    墙角的芭蕉丛哗啦啦剧烈摇动,蔡净尘抄近道进院通禀,衣袍被芭蕉叶子上的露水打湿了半边,“娘子,秦将军送来二十匹健马。”
    “秦岩?”裴英娘放下茶盅,站起身,走到台阶前,穿上木屐,迎出内院。
    秦家的贺礼是最早一批送到永安观的,秦岩怎么又单独给她送礼?
    而且还是二十匹健马。
    长安的文武百官和少年郎君们出行大多骑马。
    郎君们年轻时最爱仗剑跑马,宴饮曲江,狎妓风流,斗鸡蹴球……轰轰烈烈,以为风尚。
    买马很方便。
    但朝廷对马匹的管制其实很严苛,东西市骡马行卖的马品相不佳,比不上高门大户培育的马,而高门大户的马不如朝廷选育的官马,朝廷的官马不如西域进贡的宝马。
    西域宝马得来不易,僧多粥少,年老功高的宰相们想讨一匹西域神驹,都得提前看准时机,逮着李治和武皇后心情好的时候开口。
    秦荣的坐骑是李治所赐,秦岩的马是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