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哪里有好日子过他们就往哪里奔走,哪里有希望,这群人就往哪里闯。
他们这些底层的人,第一件事情,想的总是活着,活的好一点。
于是,钢铁厂里,就从来不缺人。至于那些逃出来的“黑户”主人要抓他们回去?对不起,皇太女殿下说了不准。
有了这些人,人口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能干的活也更多了,云州的基建速度一直都是最快的,这里的人,最��尝到了甜头,所以对于京都传下来的命令也是最快服从的。
让修路,就修路。修的又快又好,然后,他们发现,自从有了水泥之后,修的路就不仅仅是给贵人们踩的,还保不准,这修的路,正对着他们未来的家。
没错,那个从京都来的京官开始拿着一张看起来很高深的,叫做什么建筑图纸的东西,开始又招人建房子了。
��是建在郊外,也就是他们修的路旁边,叫做安置房。
那房子漂亮的啊!不是木头做的,但是光洁,明亮,简直就是神仙之地。
这般的房子,竟然给他们住!
有人还特意求了认识的上去看过一次,那屋子十分实用。
一共是三层,每一层上面都有很多屋子,屋子里面房间不多,基本都是三个小屋子,一个大一点,叫主卧,两个小一点,叫次卧,跟厢房一般,只是叫法不同。
一间屋子,大的可以住下四个人,小的可以住下三个人,一家人挤一挤,就有地方住了。
那么好的屋子,只要你有户籍,就可以买。如果没有银子,可以��去贷款,什么是贷款?就是��花用屋子,再每个月慢慢的还。
还得也不多,一个月还一钱银子。
一家人咬咬牙,按照现在每天的收入,还是还得起的。而且,买了屋子在城里,也便利许多,孩子们读书住的地方解决了,就是去城里看病,也快多了。
于是,便开始累死累活的存银子。
如此辛苦,每月出去放松一次,总也是使得的。比如,厂里放假的那天,就可以带着孩子和媳妇上街去游玩,这种日子,赛过神仙。
不过,也有只带着媳妇上街的,比如牛大宝夫妻。
他们家的两个孩子都出息了的事情,现在谁不知道?都羡慕的很。牛大宝最近也因为认得的鲁字多,做事熟练有经验,已经晋升了管事。
月银一加,有些不能买的,不能用的,自然也敢买了。
牛丹朱在读父亲写的信时,便见父亲抱怨了这件事情。
“你母亲,很喜欢买东西,我说了几句,她便发了脾气,如今自己想着去木州买一批布回来做成衣卖。”
丹青就道:“母亲会做很多好看的衣裳,说不定赚的银子还比父亲的多。”
这也是有可能的。在丹朱和丹青的眼里,母亲无论是算账还是人情世故,都比父亲好。
而在皇宫里的折青,也正看着从云州送回来的折子。
“如今,云州的荒山也开始住人,不过还是不够,人太多了,于是京郊也不够住了——水泥房子对他们的吸引性很大嘛。”
她看完,又开始看别的,比如说,有几个世家比较不满意她如今的霸道做法,仗着天高皇帝远,已经开始煽动一些人开始搞反动——已经被沈将军镇压下去了,并且杀了个干净。
因为如此铁血手段,云州世家们老实了一阵,毕竟他们发现,杀一批后,很快就能补上来一批人。
这种罕见的补人速度,让他们心神震撼,且又发现那些老实的人家,被发了糖果。
“打一棒头,自然要给点甜枣吃。”,她道:“我们最近要开的厂子太多了,光是朝廷自己,已经吃不下如此大的饼,可是他们私营,又没有最快的消息和最好的技术,便可以选择跟朝廷合作。”
“走在前头的人有肉吃,走在后头只能喝汤,他们又不是傻子,自然要跟着朝廷走。”
禹皇嗯了一句,将云州的折子放下,又拿起青州的。
“青州的棉花快收完了。”
九月,晚棉也收完了。
“将士们的冬衣要开始制了。”,折青在纸上写上一批,“第一批棉花,除了指定要卖出去的,其他的都用来给战士们做冬衣。”
禹皇很是欣慰,又问:“青州的棉花今年卖完了吗?”
自然是卖完了。如今禹国的东西,是多少商人都来抢购的。各国的商队早早的就得了消息,说是禹地的棉花比晋地的还好,便宜,禹国如今又好像一个良好品牌,禹国出品,必属精品,所以禹国产棉的消息一传出去,就吸引了无数商人。
再者,在这个粮食短缺的时代,青州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