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方兴刚和申伯诚见礼完毕,却没发现,尹吉甫竟在身后。
尹吉甫微微笑道:“别来无恙,方大夫!”
方兴大惊失色,随即,欢喜之情愈加超出惊讶之情:“太宰,许久未见,不料在此相见。”
尹吉甫摆了摆手:“你我老友,何必如此客气,以官位相称?”
申伯诚也打趣道:“是啊,诸位都是战场上过命的交情,何必多礼。”
方兴声音在颤抖,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意绪难平。
尹吉甫和申伯诚相视一笑,便吩咐麾下数千申国精兵打扫战场,而后将营寨扎寨广安城外,以防备蜀军溃败后的报复行动。
方兴缓了好一阵,便问起尹吉甫和申伯诚为何会天降神兵般,前来广安城解徐、楚联军之围。
尹吉甫笑道:“说来话长,自从楚国内乱以来,大周就十分关注南国局势变动。熊雪叛逃至鱼腹浦后,廩君族和板楯蛮又先后被卷入楚乱。直到舒参派徐国大军千里驰援,徐、楚联军进军蜀地,这些情报我皆了如指掌。”
方兴点头道:“这两年来,南国局势确实纷乱复杂,我深陷局中,不暇应付。”
尹吉甫道:“大周虽贵为天下共主,但不论是楚国、徐国,还是巴、蜀之地,都未曾真正宾服过大周。今天子年轻气盛,渴望平定巴蜀,于是待蜀中战局失衡,便派为兄介入。”
方兴看了一眼身后的申国军队,疑道:“这次前来蜀中征伐的,似乎不是大周王师?”
尹吉甫道:“镐京离蜀中虽然不远,但有南山峻岭阻隔,加上蜀道险峻难行,故而未能成行。而此时恰逢申伯来朝,言及从褒斜古道入蜀之策,可以平定蜀中之乱。天子大喜,便派我与申伯同来。”
方兴对申伯诚愈加敬佩,连连道:“申伯如此神机妙算,真乃大周之栋梁也!”
申伯诚笑道:“方大夫过谦,说起来,这也是申诚祖先馈赠的遗产而已。”
方兴问道:“此话怎讲?”
申伯诚道:“我申国前身便是姜戎部落,蒙天子圣恩,封为伯国。姜戎久居陇右,祖上便是商朝西域最强的方国——羌方。羌方地域广大,西抵昆仑,南及褒、蜀之地,更有甚者,蜀人自称为冉人与羌人之后,说起来,与我申国甚至有血缘之亲。”
尹吉甫知道身为蜀国小兮丞相之子,对蜀国先祖的历史自然如数家珍,颇为赞同。
申伯诚又道:“诚年幼之时,曾听族中长老言说,从关中平原南下,顺散关而东折,乃是汉水上游,古名‘汉中’,自古便有褒国在此建城。从关中南下,有一条密道,名曰‘褒斜古道’,可神不知鬼不觉抵达蜀中。”
尹吉甫频频点头,他自幼跟随父亲出蜀,便是走得这条密道。只是没想到,申伯诚身为姜戎首领,居然对入蜀密道如此熟悉,倒是不能小觑。
适方才,尹吉甫和申伯诚一路急行军,为的就是尽快击败鬼午的大军,若是徐、楚联军被蜀军聚歼,怕是蜀国定会趁此机会做大,并吞巴地,然后东进楚地,无人可挡。
尹吉甫固然出生在蜀地,但他自幼落魄于镐京,如今又平步青云、官拜大周“百官之长”的太宰,心中已然把自己当做周人,把他乡当做故乡。
更何况,自从蜀王将小兮丞相灭门之后,他对蜀国更是没有任何眷恋之情。
可如今,残害自己全家的大仇人鬼午得势,在蜀国呼风唤雨,更是让他如坐针毡。于公于私,尹吉甫都必须将他击败,以报仇雪恨。
自别蜀地以来,如今,二十多年过去,自己再次回到蜀国,故地重游,却已是物是人非,不由得唏嘘不已。
申伯诚见尹吉甫茫然若失,于是与方兴叙起旧来:“方大夫,原来太宰早就知道你还在人世的消息,他可把我瞒得好苦。我也是到了广安城,太宰才提及此事。我们如此拼命,还以为你被困于广安城内,生怕你被蜀国人害死。”
方兴尴尬笑道:“戴罪之身,有劳挂怀。”
申伯诚道:“话可不是这么说,天子听说你不幸在南国‘殒命’,可是伤痛欲绝。”
方兴脸一红,连呼惭愧。
于是,方兴才把这几日的战况与二位故旧言说。言道舒参如何从华蓥密道袭击蜀军,却因楚子熊徇不愿弃城而退,才被卷土重来的鬼午大军围困。而此时,熊徇仍在固守江州城待援,他则随屈老将军深入险地,到这广安城救援。
尹吉甫听罢,徐徐道:“看来,申伯与我只是打了一场小胜仗而已,我等今日能胜得如此顺利,还倚仗于方老弟在徐、楚联军中献计献策之故!”
申伯诚也啧啧称赞:“前几日,我曾听闻江州城的徐、楚联军中有人善用奇阵,以千余人之众,逼退蜀国四万围城大军。没想到,这位高人竟是方叔你!”
方兴连忙摆手:“此阵正是‘握奇八阵’,乃出自申伯昔日镐京城相赠之《太公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