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设少师、少保、少傅三卿,位列其余六卿之后,为三公之佐。此后,朝中便有不成文之规矩——若六官有缺,大多由少师、少保、少傅递补。”
仲山甫恍然大悟:“如此说,少师显父、少保皇父、少傅仍叔,此三人则可递补大司寇、大司空之缺?”
兮吉甫道:“正是,少傅仍叔扎根泮宫从教,向来不愿过问朝事;显父、皇父皆由太保一手提拔,想必此二人是绝佳人选。”
仲山甫大喜,举爵来敬方兴:“如此看,方老弟想必不久后便将紧随兮兄之后,升任少师、少保乎?”
兮吉甫亦端起酒爵,笑道:“能胜任此二卿之位者,遍观朝野上下,舍仲山弟、方弟二人其谁哉?!”
看两位兄长一饮而尽,方兴尽管有些莫名不自在,但还是默默斟酒,仰头咽下。
恍惚间,酒劲上头,他脑中浮想联翩——依稀昨日,我方兴还是赵家村卑微的野人少年,没有未来。可短短五、六年内,自己就平步青云,成为职方氏、中大夫。命运如此造化,我有何不知足?
可眼前这两人……方兴微微抬起头,他们长自己十来岁,阅历和思想却都比自己复杂许多。同样从布衣之身跃迁为大夫,可他们对于政坛沉浮之事,似乎比自己想象中还要热衷许多……
是卿大夫们大多抵不过权柄之诱惑?还是我不适合这乌烟瘴气的政坛?
他没有答案。
次日,周王静继续召集群臣于明堂朝议。
正如兮吉甫和仲山甫所料,今日天子要表彰西征将士,论征讨犬戎、西戎之功,行赏诸卿大夫。
升朝后,大司徒虞公余臣奉诏宣读:
“此役王师奉天子之命征西,当居首功者,乃西六师元帅、太保召公虎也!其自平东夷归镐京后,未尝片刻歇息,便起大军驰援西线。先后于邽邑大挫西戎,于太原大败犬戎,终定西疆。兹念其功,特赐金十镒,铸盘以记其功,铭其德。增益其召邑封地至岐二十里,民众五百户!”
“召虎有愧天子之厚恩!”召公虎在众卿大夫羡慕目光中出列,跪拜谢恩。
召公虎自共和末年领兵前往彘林勤王以来,先后居拥立周王静、平五路犯周、连克戎夷之首功,六年内已获天子三次加封。其食邑也一而再、再而三增地扩民,在畿内各诸侯中风光一时无两。
方兴抬头看了眼自己义父,他发觉老太保此刻表情似乎有异——他不但没有对受褒赏有任何欣喜之情,眼中反有股说不出的落寞。方兴起初不知所以,可当他听到虞公余臣念出下一道封赏诏书后,便知端的。
大司徒念诏书曰:“小司马、中大夫虢季,自王四年随太傅于洛邑征兵整编成周八师,历尽辛苦,使西八师终复前王规模,震慑东、南之叛逆。兹念其功,加封为大司马,以继程伯休父之位。”
此诏书念完,众卿大夫一片窃窃私语。
“虢世子?他怎么配继任大司马?”方兴听罢这道任命,心中一凉。
转眼看着身边的兮吉甫,见他虽露出难以置信之神色,但脸上的失落转瞬即逝,转而展出笑颜。不过方兴知道,他掩盖得很勉强。
除了召公虎外,少师显父、少保皇父、小司徒仲山甫也皆觉此任命不可理喻,他们都由老太保一手栽培,自然都为兮吉甫鸣不平——虢季只是在他老爹的庇护之下,招募了些战斗力未知的新兵,竟能抢走本该属于兮吉甫的大司马之位?这又是何道理?
在众人凝视下,虢季战战兢兢出列,接过诏书,叩拜谢恩。
方兴看着洋洋得意的虢公长父,心中憋屈。而虞公余臣、王子昱、王子望这些守旧派老臣们,本与虢公长父一丘之貉,同样喜上眉梢,纷纷出班祝贺新任大司马虢季,极尽谄媚之辞,听得方兴浑身不自在。
而唯一的中立派,当属太宰卫伯和、大宗伯姬友、少傅仍叔三人。他们洁身自好、喜怒不形,仿佛与眼前发生的一切毫无干系。
方兴知道,除了他们三人,朝中众卿大夫已然分为两派,召公虎、虢公长父各自对立,气氛剑拔弩张。明堂之上虽然还一片祥和,但是方兴却嗅到了逐渐弥漫的血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