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2-40章 召公虎 ? 叁(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已等候多时,见周天子与太保、太宰商讨甚久,也不知发生何事,不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听寺人再宣升殿,众臣工皆迫不及待,再次鱼贯而入。在各自位上站定,只见周王静从屏风外转出,重新端坐在王座之上,气色似乎大有改善。
    天子道:“诸位,今日四夷蛮横,竟发五路叛军犯我大周疆界,大逆不道甚矣!今大周固然危若累卵,但试问比三监之乱时如何?比穆王千里平叛之时如何?比武王伐纣时如何?比国人暴动之时又如何?”
    见少年天子神采奕奕,众臣恍惚有厉天子再世之错觉,纷纷称赞。
    周王静微微一笑,唤侍臣取来虎符和佩剑:“太保!”
    召公虎凛然出列,撩袍跪倒:“臣在!”
    “前番周王师出兵彘林之时,军权暂交太保之手,尔赴汤蹈火、不负王室。如今国难当头,一切军政大事,理应再由太保主持。名不正则言不顺,今有御赐符、剑在此,万莫推脱!”
    “臣执鞭坠镫,敢不效命!”召公虎欠身,毅然接过。
    周王静又道:“太傅、大司徒!”
    虢、虞二公面面相觑,但知道王命不可违,也前后脚出列听令。
    天子突然哂笑道:“大周蒙难,余一人便长话短说罢。听闻昔日先王厉天子曾各与虢、虞二国有一要事未了,今父债子偿,余便自作主张,应允二公罢。”
    任凭虢公长父心黑、虞公余臣皮厚,此时也一头雾水,不知所措。
    周王静道:“太傅,你南征北战多年,曾向先王提过迁封之事,是也不是?”
    “是……”虢公长父闻言难以置信。
    “既如此,余便允诺在先,待太傅率领虢国兵马守住西陲,便许迁封之事,如何?”
    “是,是,谢天子恩典。”虢公长父眼中放光。这是历代虢公梦寐以求之事,他岂会不允。
    召公虎也觉好笑,甚么倨傲、甚么高冷,全被老太傅抛于脑后,那还有一世奸雄的样子?若周王静早知道虢公如此吃软不吃硬,怕是昨日首次朝会也不至于剑拔弩张。
    搞定了虢公长父,虞公余臣自然不在话下。
    周王静道:“昔日先王推行‘专利’之策,征得虞国盐池,确有失计较。倘若虞公能帅本国兵马驰援晋国防线,抵御赤狄、白狄进攻……”
    “微臣知晓,谢天子恩典!”虞公努力收腹弯腰,拜谢而退。
    召公虎长舒了一口气,以迁封、归还盐池为条件“收买”虢、虞二公固然有失大周颜面,但比起这二公主动来要,或是被四夷侵吞土地而言,已算不坏结果。
    怕只怕,五路犯周如果真一发不可收拾,周王静只能向其他诸侯妥协,许之以扩地、升爵、增民之请求,那便离礼崩乐坏不远也。
    搞定虢、虞二国的援军,加上卫伯和的主力部队,召公虎的底气足了不少。
    老太保手捧周王静佩剑,奏道:“禀天子,为今之计,当先采取守势为上——内则先守住镐京、洛邑二京,外则巩固王畿东南西北四面防线,抵御住五路叛军强攻后,再图反击。”
    “愿闻其详。”周王静显然淡定许多。
    召公虎胸有沟壑,对答如流:“镐京城有虎贲师戍守,暂时无虞;洛邑自成周八师散编后,已难自守,当快马东去,调令成周十镇诸侯分兵来守洛邑及各处关隘。王畿西有陇山之险,兼虢国镇守,只需调周、召、毛、毕四公族族兵支援,可保无虞;王畿北有大河天堑,得虞、晋、韩等诸侯抵御,则足与赤狄、白狄僵持。王畿之南有汉阳诸姬,王畿之东有陈、蔡、应、许,却犹嫌不足,亟需王师、卫军尽快驰援。”
    “既如此,余一人初登王位,力有不逮,便有劳太保、太宰领兵前去为国分忧,余一人与众卿大夫日夜于太庙祷告、南郊焚香,万望二公凯旋!”
    周王静说得真切,众臣不禁慨然。
    召公虎、卫伯和齐声应道:“臣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周王静降阶相搀,又道:“明日一早,还请众卿移步太庙,余一人亲自主持授兵之礼,为众将士壮行!”
    “谨遵王命!”众人闻言,悉皆告退。
    望着眼前日益成熟的周王静,召公虎热泪盈眶。他藏身太保府时年仅三岁,如今登临王位,接受万民参拜,如何不让老太保骄傲?只有这样,孤牺牲爱子才不算徒劳一场。
    先王庇佑!召公虎朝天长作一揖,转身往军营点将而去。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