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18章 方兴 ? 叁(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作战者又有几何?”
    “秦人都能打仗,老幼妇孺皆兵。”秦仲回答得很悲壮,又很自豪。
    召公虎击节而叹,与秦仲促膝长谈许久,二人年纪相仿,虽身份有别,但聊得颇为投缘。吃饱喝足,召公虎提议到秦人马场一观,秦仲欣然应允,亲自带路。
    走出帐来,往陇山脚下而去,便是一望无际的牧原,那里的马匹膘肥体壮,都是上好的良驹。
    聊起战马,秦仲如数家珍:“战马乃秦人挚友,亦是秦人命脉,别看它们现在悠然自得,一有战事,便是秦人最可靠的战友。”
    召公虎道:“秦氏、赵氏皆出嬴姓,当年造父千里奔袭,用的便是嬴姓祖先祖传的驭马之术,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秦仲道:“先祖皋陶佐舜帝,成大功,得嬴为姓。长子伯益之后,秦氏善牧,赵氏善驭;次子若木之后,徐氏善奔,江、黄善射。此皆遵循先祖遗风矣。”
    召公虎道:“秦人先祖,飞廉、恶来也,虽从殷纣王为虐,但其后非子、造父迷途知返,这才受周王重用,可谓楷模。”
    秦仲称谢:“有幸先祖识时务,改邪归正,有幸周王既往不咎,这才赐给我们土地,得以存续血脉,祭祀先祖。”
    方兴听着二人闲谈之际,发现身旁的仲山甫始终一言不发,而是忙着挑选战马。
    仲山甫不擅长打仗,他远道而来,便是为周王师解决战马供应之事。今日,他见到秦人马场的盛况,也不由信心倍增,对方兴道:“方大夫,王师近千匹驷马的大缺口,看来填补有望也!”
    “莫非仲山大夫也识马?”秦仲见仲山甫查看的都是一等一的良马,好奇心起。
    仲山甫抚摸着马鬃,叹道:“论先秦战马之耐力、强壮,秦部落的战马可以说无人出其右也!不才掌管市集,倒也没少见各地战马,但最好者,也不过如此。”
    言罢,他拍着一只良驹的嚼口,啧啧称赞。
    面对行家,秦仲不敢有怠:“这些良马,待到年齿以满,秦仲皆遣人运送到镐京,晋献天子,入王师服役。”
    仲山甫点了点头,随之问道:“仲山查过近年秦人贡马名录,已然逐年锐减,以至每年不到二百匹,不知何故?”
    秦仲颇为无奈,神情窘迫,长吁短叹。
    过了许久,他才惆怅道:“诸位有所不知,我秦人为周王师提供战马,本责无旁贷。然而近些年,西戎频频犯边,每每趁着秦人运送战马之际,举大兵来袭,使我首尾不得相顾。秦人既要边牧,又要御敌,可谓分身乏术。非是秦人不愿尽责,实乃西戎欺人太甚也!”
    召公虎闻言,拍着秦仲肩膀道:“秦大夫勿要忧愁,王师此行,便是为秦人断绝后顾之忧也!”
    秦仲面露苦笑,略带感激。
    仲山甫又道:“实不相瞒,周王师此来除了平叛,还有好消息告知秦大夫。”
    秦仲转愁为喜:“愿闻其详?”
    仲山甫道:“昔日秦人之战马,皆无偿晋献王室,天子虽感念秦人忠纯,但此非长远之计。”
    秦仲道:“那依仲山先生之见?”
    仲山甫道:“秦地之马,神骏且价廉,远胜关外诸侯之战马。王师愿斥以重资,每年定期定量收购秦马,有了钱粮,秦大夫便可补偿牧马之耗费,提高产量。”
    秦仲施礼道:“如此,秦仲便替所有秦人谢过天子。”
    仲山甫道:“这才只是开始,大周愿意派遣数百牧人前来秦地安居,一来学习秦人之牧业,二来也是为了给秦人增加人手。”
    秦仲连连点头:“如是甚好。”
    召公虎大笑道:“不仅如此,此次孤率王师前来,便立志挥兵西进陇右,将西戎赶出下邽故地。此后,王师将在西线派驻师旅,为秦人筑城屯兵,长期驻守于彼。”
    秦仲喜出望外:“若能如此,便是我老秦人之福音也!秦仲纵粉身碎骨,难报天子之恩!”
    言罢,秦仲朝镐京城方向三叩9拜。
    召公虎扶起秦仲:“秦大夫不必多礼,秦人虽是为族人守故土,但亦为大周王畿守住西陲百余年,使西戎无法进寇陇山半步,孤甚感念!”
    秦仲起身,眼中萌发战意,咬牙道:“秦人与西戎之仇不共戴天,但凭太保一声令下,秦仲愿率族人为先锋,西进讨敌!”
    召公虎见军心可用,振奋道:“我军已占天时与人和,待到探明地利,便一举进兵!”
    于是,当即下令西六师在附近水源处安营扎寨。而据秦仲所言,几日前西戎诸部落强攻秦部落未果,此时正在距此数十里的邽地驻扎,似乎在等待强援。
    召公虎心知,同西戎诸部落的大战一触即发,为保证知己知彼,必须尽快着手勘测陇山附近地形。
    而这画影图形的艰巨任务,自然交到方兴——这个新上任的职方氏大夫身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