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3-79章 方兴 ? 玖(下)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兮甲之才、之功或许有之。然而其出仕短短数年,便升任如此高位,怕是朝中众臣不服,大族权贵不服!”
    “或许有之?”卫伯和嗤之以鼻,“兮大夫年虽三旬,但老成持重,兼文武兼备、博学多才。且其孤胆入犬戎虎穴,大败贼酋,立下大功却未得封赏,如何能平天下众议?”
    “这……”虞公余臣同样语塞。
    方兴看了眼召公虎,老太保此时正向卫伯和投去感激的目光。很显然,召公虎对卫伯和的这个决定也并不知情。要知道,卫伯和向来对太保、太傅的党派之争保持中立,不料他一发话,竟是举荐兮吉甫以自代。
    “余一人意已决,”周王静显然经历了一番挣扎,“便依卫伯所奏,封兮甲大夫为太宰,位列9卿之首!”
    见天子表态,虢公长父急不择言:“陛下,可众大夫皆弹劾兮甲……”
    “此事休要再提!”周王静走下御阶,走到众臣跟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兮大夫大周立下卓著功勋,又曾在国人暴动中救余一命。余若不知恩图报,岂不冷了众卿家立功报国之心?”
    虢公如丧考妣,只得悻悻退下。
    聪明反被聪明误,方兴心道——虢公本以为把世子虢季扶上大司马之位,便可彻底排挤召公虎倚仗的布衣大夫们。不料,兮吉甫却因祸得福,被周天子破格提拔为太宰,虢季反倒成其下属。
    “兮大夫,”周王静来到兮吉甫跟前,“太傅对汝布衣之身颇有微词。”
    “微臣乃外邦罪臣之后,承蒙天子不弃。”兮吉甫毕恭毕敬。
    “久闻兮氏乃古蜀国大族,如今已被蜀君尽革其族,余甚惜之。”周王静不无同情,“可余有意拜汝为大周之宰,再用此已废之姓氏,恐怕不妥。”
    “愿听天子圣裁。”兮吉甫小声道。
    “既然有朝臣嫌汝为布衣之身,氏名又多有不妥,”周王静顿了顿,“余一人便赐氏与汝,不知兮大夫意下如何?”
    “臣荣幸之至!”
    “太宰于古时,又名大尹。今日余便以赐‘尹’为氏,并下诏于蜀君,命其寻访兮氏后人,迁于镐京,皆为太宰之尹氏封民。”
    “谢天子洪恩!”兮吉甫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尹吉甫。他急忙下跪,天子赐氏,此乃无上之荣光。
    虢公长父等人见周王静不仅没有猜忌尹吉甫,反而为其家族平反,都如斗败公鸡般,默不作声。周天子此举,无非宣告其认同尹吉甫之贵族身份,而朝中眼红这位新人太宰之人,又少了一个攻讦的借口。
    周王静缓步走上阶陛,对卫伯和道:“卫伯高风亮节,今功成身退,余甚不舍。”
    卫伯和微笑作揖:“臣才疏学浅,妄领太宰高位多年,惭愧至极。”
    周王静道:“卫伯这便归国?”
    “太宰之位后继有人,臣无憾矣!”卫伯和再拜稽首,“卫和这便告辞!”
    周王静感念其于国人暴动、社稷倾颓时力挽狂澜,便下旨将卫国附近的鄘邑、邶邑正式划于卫国治下。
    卫、邶、鄘三邑,在周初原归三监代管,以监视商纣王之子武庚。后来三监作乱,为周公旦平息后,封卫康叔于卫,邶、鄘二邑名义上收归天子,但交由卫国代管。此诏令一下,三监之地至此划入卫国囊中,卫国国力也大为增强。
    “卫伯暂回封国,明年初春,余将于东都洛邑锡命诸侯,届时再有劳卫伯相会于东都。”周王静颇有不舍。
    “臣领旨谢恩!”卫伯和接过诏令,告退而出。
    众臣送走卫伯和,心情复杂。当下,由于太宰、大司马有了新任人选,朝中诸臣便调整位次,重新站列——
    三公中,太师之位依旧空缺,太保召公虎和太傅虢公长父分列左右上首。
    9卿之中,天官太宰尹吉甫居首,地官大司徒虞公余臣紧随其次。其后七卿依次是春官大宗伯王子姬友、夏官大司马虢季子白、秋官大司寇王子昱、冬官大司空王子望、少师显父、少保皇父、少傅仍叔。
    中大夫内,以芮良夫之子芮阜居首、为少宰。其后太史伯阳父兼任小宗伯,南仲为小司马,仲山甫为小司徒。其余师寰、方兴、程仲庚、程仲辛、丙良等,亦各居大夫之位。
    宦海沉浮,几人欢喜几人愁?方兴听罢封赏,心中感慨万千。大周巨船在周王静的掌舵下能开向何方,他没有答案。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下载APP,查看完整内容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