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5-01章 序篇

章节报错(免登陆)

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但比之出水芙蓉般的芈芙,又自惭形秽不已。
    大营内还在吵吵闹闹,好生无趣。听了半晌,舒参才算听懂他们所谈论何事。
    原来,鱼腹浦战后已成空营,若徐、楚联军在此安营扎寨,则西面的蜀军将是无止境的梦魇——他们擅长山地战,神出鬼没,防不胜防。可如果弃守鱼腹浦,那此地被蜀军所取,那便更难攻克。
    守之无益,弃之可惜。唯一还算不那么糟的对策,便是继续西进,深入巴蜀腹地,与蜀国主力决战。尽管,这个对策冒险之至。
    但蜀国兴盛已数百年,徐国、楚国皆国内初定,联军已失天时;蜀军主场作战,徐、楚远道而来,联军又失地利;蜀军兵出同族,而楚军内乱未定,联军再失人和。
    这样胜算所剩无几之战,舒参是定然不愿打。但熊徇不同,他似乎吃了熊心豹胆,竟执意要劳师西征入蜀。
    “熊徇野心不小,当上国君后,更是狂妄不减当年!”舒参心中冷笑,雪白脖颈一仰,把青梅酒一饮而尽。
    舒参睥睨熊徇,思绪纷飞。
    上次熊徇刚到徐国出访之时,还是一个书卷气颇浓的南国青年。彼时徐侯翎伴驾于周王静左右,正是舒参暗中接见于他。昔日,熊徇还想以上古圣贤之道治理楚国,迂腐之极,如今终当上楚君,倒接地气不少,颇有曾祖熊渠风范。
    说起来,楚国真是片神奇的土地。两百年的楚国历史,十余位楚国国君,都摆脱不了两种宿命——其一,楚君即位后必骨肉相残;其二,不论谁坐上楚君宝座,就会变得野心勃勃。
    原因很简单,楚国地理位置实在优越,让舒参羡慕不已。只不过,能看到此地潜力无穷的智者,自古以来少之又少。
    想周初之时,鬻熊被封在这不毛之地,不仅只是子爵,更与南蛮混居,遭受天下诸侯嘲讽。可事实上,这看似屈辱的分封,却让楚国孕育了未来称霸南国的战略资本。
    正因为楚国与南蛮混居,才使得楚人骁勇善战、坚韧无比。历代楚君为了生存与发展,筚路蓝缕、开启山林,无所不用其极。而如今大周渐弱,楚国日渐崛起,驰骋南国没有对手,将来称雄称霸者,舍楚国为谁?
    而反观其他中原诸侯国,周初虽然被分封到肥沃土地,衣食无忧,但奈何中原毕竟狼多肉少,在周礼的禁锢之下毫无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诸侯混吃等死、毫无进取之心,久而久之,连四夷都打不过。
    再看徐国,与中原诸侯相比,徐侯翎西夺淮夷之地,东面在跟随周王静御驾亲征东夷之时也分了一杯羹,如今国力蒸蒸日上,重塑徐偃王时的盛景亦非难事。
    可放眼天下,徐国要想与楚国比,收到大周掣肘压力便大上许多——北有鲁、东有齐、西有宋,这三国皆是老牌公侯之国,实力不弱,挤压徐国的生存空间。而南面则是淮水之险,舒参很清楚,徐国想要发展,只得南图群舒土地后,再东南攻伐吴、越,方可成就一番气候。
    更何况,先贤智者曾言,大周东南方有王霸之气,假以时日,彼地定有大国雄踞,甚至能划江而治。可这虽然让舒参垂涎,但他身为舒人,又如何忍心劝徐侯翎占据故土?
    舒参兀自想着,楚军大营内已然对进军鱼腹浦一事展开表决。
    他知道,最后的结果不会有悬念,楚君熊徇的进军计划尽管激进,但还是会得到大部分将帅的支持。既然如此,这倒是个不错的机会,好好观察下楚营众将的秉性如何。
    先说楚君熊徇,他虽失了一目,性情大变,但其韬略与野心比之徐侯翎还是略有过之,幸而君上武力天下无敌,二人才算堪堪打个平手。再看屈破败老将军,他自追随“楚王”熊渠南征北战以来,声名远播于南国,倒是我舒参的楷模。
    屈老将军之后,大多数中生代将领都被熊雪策反,委身于叛军营中,但新生代将领却不遑多让,江山代有才人出,年轻一辈的楚将们足以让舒参眼前一亮。
    先说那屈氏三俊,尤以其最年长者屈轸为其翘楚。今日他虽然病体恹恹,但中了蛊毒而不死,也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而夔氏五杰和祝融氏诸将官,本就都是良将苗子,年纪轻轻便经历此番战役磨练,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想到这,舒参对屈破败更加佩服——老将军不但自己能征惯战,更兼擅长培养、提携后代将领,这才是楚国内乱频仍,却总不伤其军力根本之所在。
    幸好,如今楚国与徐国正处于结盟蜜月时期,还不至于反目成仇,否则与楚国这般强敌兵戎相见,实在不是幸事。
    不过,营中最让舒参头疼的,还是居于客位的方兴。
    论武力,方兴聊胜于无;论智谋,他也并非舒参对手;论统帅之能,也没见得他有甚过人之处。可舒参与方兴打过几次交道,却深知其绝非凡辈。
    此前,天下盛传此人已丧生于征楚途中,却不料他安然无恙地在楚军营中位居上宾。经熊徇简要介绍,这才知道原来楚国此番内乱平定,方兴作用举足轻重。
    舒参虽非女子,但心细如发,芈芙的眼神都在方兴身上,一个秋波频送,一个坐怀不乱,也不知他们究竟有何情路坎坷。不过,徐、楚联姻之事非舒参所愿,舒参此刻竟萌生一个大胆想法——帮助他二人私奔如何?
    但舒参对方兴的忌惮,更多还因他是大周布衣大夫的佼佼者。
    周朝虽有些许中兴迹象,但终究渐近黄昏。大周的死穴在于僵化到呆板的周礼,这没办法通过中兴解决。
    周王静虽任用了一大批中兴之臣,但其核心班底乃是召公虎提拔的布衣大夫,若非这等划时代举措,大周在五路犯周之时便很可能覆亡。但随着召公虎失势,以太傅虢公长父为首的世卿世禄集团卷土重来,加之周王静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中兴势头还能维持多久?不得而知。
    但对舒参和徐侯翎而言,他们并不想周王室中兴,但也不希望其骤然灭亡。大周摇摇欲坠、半死不活的状态,才对徐国、楚国这等野心诸侯最为有利——
    届时,大多数诸侯醉生梦死,更多的小诸侯失去天子庇护,徐、楚等国便可趁机灭其国、夺其土地,积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天下大乱时,便可打出蛮夷旗号(这可是“楚王”熊渠的创举),称王称霸,与大周分庭抗礼。
    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周穆王之时,徐偃王竟差点成功;周厉王之时,楚熊渠也几乎得逞。如今大周衰落,远不及昭、穆、厉王之时,舒参雄心勃勃,这定是一个属于他和徐侯翎的时代!
章节报错(免登陆)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