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书院(91shuyuan.com)更新快,无弹窗!
犯,约有二万余人,战马五千匹!”
“镐京、洛邑之间,有伊洛之戎发动暴乱,亦万余众,直逼洛邑城下!”
这下,明堂上死一般寂静,掉针可闻。
过了许久,召公虎方小心翼翼奏道:“天子,这两路的敌军非同小可!他们战力虽未知,但距离大周王畿甚近……西戎、伊洛之戎此来,乃是直插大周心腹,若将东都洛邑和西都镐京切断,这……”
周王静分寸尽失,几近哭腔:“太保,这……这叛军足有五路……五路犯周,此大周空前绝后之危急也!”
悲伤的情绪极易蔓延,更何况,这份绝望竟来自天子。
卫伯和对此颇感遗憾,心想,如果坐在玉陛之上的人是周厉王,情况或许会大有不同罢?
放眼看殿上诸臣,大多都如丧考妣,哪个拿的定半点主意?大周衰颓,这些尸位素餐的卿大夫们难逃其咎。若是卫国上卿公石焕在此,依老将军的暴脾气,非得把这些懦夫骂得狗血喷头不可。
卫伯和虽不惊慌,但众卿大夫毕竟一直拿他当外诸侯看待,不到山穷水尽之时,他倒也不便表态。
于是,召公虎成了明堂上所有人的救命稻草,毕竟,经过十四年的周、召共和,老太保渐渐成了风雨飘摇大周朝廷的主心骨。
召公虎眼里满是焦虑,可他却不得不强忍怯意。思虑半晌,方道:“还请天子速速发出檄文,求助于天下诸侯……”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几无底气。
想必老太保也知道,大周如今朝不保夕,哪里能对离心离德的诸侯们有过多奢望?他们别落井下石、开门揖盗,就已然谢天谢地也!
不过,如果真有哪个诸侯愿赴国难,为周王静解燃眉之急的话,或许只有我卫伯和了罢!彘林解围后,王师皆言此役大功非卫伯和莫属,但我却处处低调,从不敢以此自矜。
卫伯和见再无人发言,只得挺身而出。
他高举手中玉笏,朗声道:“禀天子,卫和有本要奏!”
此言如同黑夜中一道亮光,洒在周王静心头,把他从崩溃边缘拉回。年轻天子激动失声,也无暇多言,连连挥手示意卫伯和速说。
“五路犯周,出于同日,大周不容有任何闪失。卫和不才,愿即刻归往本国,点起全国二军,守卫洛邑!”
周王静闻言大喜,忙问召公虎道:“太保,此策如何?”
召公虎对卫伯和钦佩一笑,道:“太宰忠心耿耿,赤狄为患,卫国亦在其冲,然卫伯愿举全国之兵来守卫东都,真乃大周栋梁,社稷救星也!”
卫伯和微笑道:“此分内事也,能为天子分忧,亦是卫国军民之荣幸。只是……”
“如何?”周王静起身问道。
“贼势甚众,光靠卫国军队,怕还远远不够!”
卫伯和本意,是要以卫军抛砖引玉,呼吁其他诸侯都挺身而出。而朝堂上具备与五路叛军勉强一战实力的,也只有虢、虞二公而已。只不过,周王静昨日太过张扬,与虢、虞二公起了摩擦,实为失策。
召公虎见天子面带尴尬,便替他问虢公长父道:“虢公,你意下如何?”
卫伯和知道,平日里召公虎都以“太傅”官位称呼虢公长父,以示朝廷内外之别。可此时改口,称其诸侯爵位之“虢公”,已然是暗示得很明确,就差没直言老太傅出动虢国军队来援。
然而,虢公长父摇摇头,继续装聋作哑,闭目不答。
周王静忿然,再沉不住气,转头问虞公道:“大司徒,虞国乃大周长辈公国,可否出动虞军御敌?”
虞公余臣满脸堆笑:“承蒙天子挂怀,鄙国国小民微,自保尚且有余,不劳王师费心。”
这话分明是答非所问、避实就虚。没想到,这虞公看起来忠厚愚钝,但满腹圆滑却与生俱来,心里小99一点不少。
卫伯和知道虞国地理位置优越,南有大河天险,北有晋国为屏障,五路叛军对虞公余臣而言,都只是隔靴搔痒而已,他乐得置身事外,自然无意趟这浑水。
周王静强压怒火,问召公虎道:“太保,周王师情况如何?”
召公虎唉声道:“自彘林一战后,周王师损兵折将,如今整饬半年,却苦于兵源匮乏……”
“太保直说无妨,可挡几路叛军?”
“一路……已是极限。”见周王静已无耐心,召公虎也只得坦言。
“这……”少年天子呆若木鸡,久久愣于座上。
卫伯和方才一直在察言观色,见虢、虞二公眉来眼去,顿时心中猜出端倪。
于是奏道:“禀天子,兹事体大,还望休朝片刻,不知妥否?”言罢,用手指了指召公虎,又拍了拍自己胸前。
周王静也非庸辈,随即会意:“此言甚善!除太保、太宰外,诸卿暂退殿外,休朝片刻再议!”
众臣不敢违怠,悉皆告退。